第43章 企業準則:優質企業在哪裏?(2)(1 / 2)

廣播網和播送者所謂的風險,包括政府的規範,不斷更新進步的技術和瞬息萬變的廣告經費。政府單位可以拒絕公司廣播執照更新的申請,但是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1985年,有線電視節目對它們還不具很大的威脅性,雖然有一些人收看有線電視台,但絕大多數的人仍然喜歡看無線電視網的節目。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用在非必要性支出的消費品上的廣告費用大幅上升,膨脹速度超過美國國內的生產總額,為了要讓大多數的觀眾看到他們的廣告,廣告商仍然必須依靠無線電視網。依巴菲特的看法,無線電視網、廣播公司和報紙基本的經濟展望,均優於1985年,所以這些企業長期的前景是無可限量的。

再如巴菲特投資的吉列公司是一個享受國際聲譽的消費品製造和經銷商,業務包括生產和銷售刮胡刀、刀片、文具、口腔保健器具、小型家務用具、洗用品、整容器械等。它在2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生產廠,產品暢銷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的業務在吉列公司總銷售額和利潤額中的比例占60%以上。它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吉列統治著全球刀片市場,在許多語言裏,吉列甚至成為“刮胡刀”的代名詞。吉列公司在歐洲有70%的市場占有率,在拉丁美洲,其市場占有率更高達80%,而在東歐、印度、中國等市場,吉列刀片的銷售也進入成長階段。吉列在美國每銷售一片刀片,就意味著同時在海外市場銷出35片。刮胡刀業務盡管隻占了吉列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卻創造了吉列三分之二的利潤。

對於投資者而言,挑選的投資對象如果是隻能曇花一現的短命公司,則意味著冒極大的風險甚至麵臨滅頂之災,所以選擇投資對象是投資者必須慎之又慎的大事。未來的國際社會裏,有貢獻有需求方能生存。實質上,隻有兩種公司才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並且最值得投資。一是品牌公司,消費者因認同其品牌,而在一般情況下都會購買這類公司的產品,這類公司具有良好的“商譽”,具有消費壟斷優勢。其發展潛力遠遠大於普通公司。二是有效率的公司。在同行業裏,營運成本低,管理效能高的公司,其利潤有保障。這類公司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

所以,一個好的企業一方麵要有長期發展的基礎和潛力,人們常常稱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好公司為“打不倒的投資標的”,要想在投資市場上獲勝,就得緊緊盯住這些“打不倒”的優質公司,才能獲得豐厚的利潤。

實際上,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實際上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既然投資需要著眼於未來,則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到企業是否有長期的發展前景。投資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選準投資對象,騎上為自己創造利潤的“戰駒”。巴菲特提醒您

選擇投資對象的最終落腳點,還是要注重利潤和發展前景,那些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利潤,具有長期發展潛質和遠大前程的公司是首選。

貫穿始終的經營曆史

劇烈的變革和豐厚的回報通常是不相容的。

——巴菲特

隻有多年來一直生產同種產品或提供同項服務的公司才能獲得最好的回報。

巴菲特並不隻是避免分析上的複雜,對企業經營業務也有明確的要求。他不僅躲避那些複雜的公司,他也不購買那些正處於困難時期或麵臨難題的公司,或那些因為從前的計劃無法得到順利實施而進行根本性轉變的公司。他通常拒絕投資下麵幾類公司的股票:正在解決某些難題;由於以前的計劃不成功而準備改變經營方向。

巴菲特自己管理公司和對公司投資的經驗都告訴他,公司的轉向很少能成功。

巴菲特認為,“但是我們已經學會了避開這些難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能獲得成功,是因為我們集中力量在我們所能越過的1尺高的柵欄上,而不是因為我們學會了如何跨過7尺高的障礙。”

把氣力花在以合理的價位購買績優的企業,遠比以較低的價格購買經營困難的公司更為劃算。巴菲特說:“查理(孟傑)和我還沒有學習到如何處理難以應付的企業問題。我們學會的隻是去避開它們。我們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清除所有的障礙,而是在於我們專注地尋找可以跨越的障礙。”

巴菲特第一次和華盛頓郵報公司有財務上的關聯,是在他13歲的時候,當時他的父親在國會服務,他做送報生就專門送《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前鋒報》。巴菲特總是喜歡提醒別人:我在格雷厄姆買下《時代前鋒報》前,就已經將這兩個報紙給並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