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論壇的名字是“中國管理十年”,主題是“分享、創新、同贏”。如果說這三個詞是對未來的展望,我覺得沒有問題。如果說是對過去10年的總結,我有一點小小的不同意見。
我覺得這裏麵多了一個詞,就是“創新”。中國管理過去的10年不是創新的10年。這裏麵少了一個詞,就是“學習”,中國管理過去的10年是學習的10年。何教授和很多嘉賓發言都講了,我們在過去10年當中學習了西方100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
管理紮根於實踐,升華於研究和谘詢。我想從這兩個方麵簡單講一下,為什麼中國管理過去10年主要是學習的10年。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詞現在很熱,叫做中國製造,有一種說法是世界進入了中國製造的時代,在國內還有很強烈的聲音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創造的時代。很多人認為中國製造已經非常的成熟了,我們現在要走向中國創造的時代了。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有一個統計數據,在10年前中國製造占世界製造的4.2%,排在世界的第五位;在現在中國製造的份額是8%,排在世界的第三位。從這點來說,我們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因為這10年是學習的10年,也是進步的10年。值得欣慰的是我們有學習,有進步。
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20%;排在第二的是日本,17.7%。在10年之前,日本排在第一位,它的份額是21.1%;美國的份額10年前是20%,10年後仍然是20%,但是卻從第二位升到第一位。
在美國有很多人談論中國製造的威脅,說中國廠商“偷”了他們的份額,說中國人“偷”了他們的工作。這是美國迷惑世界的。美國製造、日本製造才是世界的主流,日本製造比我們高出近10個百分點。我們離日本和美國還非常的遠,這是中國製造跟美國製造和日本製造之間的差距。
我們在過去10年學習了很多,翻了一番。我們增長的份額基本上是日本丟掉的份額,但是日本丟掉了這麼大的份額以後,仍然比我們多很多。中國還不是世界的工廠,世界的工廠是美國、日本。
那麼,為什麼感覺中國製造這麼熱鬧呢?就是王忠明主任舉的例子,我們生產很多的襯衫才能換一架飛機,我們生產了很多,但是價值非常的低。中國製造還沒有成熟,中國製造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想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為什麼說世界還沒有進入中國製造的時代?
我們提到美國製造,我們會想到什麼?我們會想到在接近100年前,福特汽車公司就發明以流水線為代表的大規模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