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內地新“四小花旦”之稱的知名女演員王珞丹,常常給人一種活潑開朗的印象。但事實上,她並不像人們看到的那樣青春活力、充滿激情,甚至有段時間她覺得身心疲憊,內心抑鬱。她擔心自己患了心理疾病,便托朋友給她找心理醫生,但朋友卻告訴她:“你這是患上了現代人的通病——欲望無止盡,欲望產生焦慮,長時間下去,人會崩潰的。”
王珞丹為什麼會這麼累呢?原來,自從出道以來,她幾乎每天都忙著拍戲、拍廣告、拍MV、配音、主持,在業界她有“女超人”的綽號,什麼活都願意接。她賺了很多錢,但是舍不得花,而是都存起來,經常一個人拿出存折,看著上麵不斷飆升的存款數額,她感到很開心。她計劃在北京郊區買個大別墅,還想買一輛自己喜歡的車。
王珞丹深知混娛樂圈人脈很重要,因此,她很重視參加各種聚會、晚宴。有時候一晚上要參加幾個聚會,在這個聚會上喝幾杯酒,和別人寒暄幾句,然後馬上趕赴下一個聚會。她認識很多名流,僅僅是名片就有厚厚的3本,但是翻開一看,她發現和很多人都是一麵之緣,連一個深談的人都找不到。
身心疲憊的王珞丹患上了失眠症,休息不好導致身體瘦弱,而且皮膚也粗糙了。她知道是該停下來歇一歇,放下那些讓自己疲憊的東西了。在朋友的勸告下,她第一次了解到“減法生活”。
王珞丹把買別墅和車子的計劃放一邊,減少了參加聚會的次數,衣服和化妝品也一切從簡,她開始在家裏做飯,這樣既經濟又健康。一個月下來,可以少花很多錢,而且她覺得做飯也蠻有意思的。她不想別的,隻想做個好演員。遇到了好的角色,哪怕片酬低一點,她也不在乎。如果角色不好,她寧願在家休假。
忙碌的時間少了,王珞丹陪家人的時間就多了。有一年,她陪父母去日本北海道遊玩,當她看到父母喜悅的神情時,內心也覺得很滿足。
再次,王珞丹把那3大本厚厚的名片簿扔掉了。因為那裏沒有一個知心朋友,與其把時間花在那上麵,不如和好朋友喝喝茶、聊聊天。
自從過上了減法生活,王珞丹漸漸走出了疲憊,她覺得生活越來越輕鬆了。
有人說,人的內心就像一棟新房子,剛搬進去的時候,人總想把所有的家具和裝飾擺在裏麵,結果到最後,家裏被賽得滿滿的,就像一個死胡同,人待在裏麵覺得很不舒服,於是開始想著舍棄或丟棄一些不需要的東西。這個比方是非常恰當的,其實生活的本質是追求簡單,簡單即輕鬆,簡單即快樂。因此,快樂的生活需要化繁為簡,需要不斷把不必要的東西清理出內心,用最少的東西享受最精致的生活。
學者於丹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人一過而立之年,就要學著用減法生活,也就是說,一個人在30歲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東西。30歲以後,人就應該開始學著用減法生活,也就是學會舍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生活是一道減法題,給生活做減法,才能還心靈一份寧靜,讓人生簡約而不簡單。如果不懂得用減法來對待生活,人的心靈就很容易被堆得太滿,最後會為所得所累。
知名時尚美食女編輯原曉娟在她短暫的生命裏,曾參與創辦《婚禮》雜誌、《信息與家庭·美食》,創辦時尚集團第15本雜誌《美食與美酒》,並以“鼠尾草”為筆名,在新浪網、搜狐網創立了博客“花花世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2006年11月,原曉娟的“花花世界”博客參加德國之聲全球博客大賽評選,一舉獲得“國際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獎。在此之前,原曉娟還參加過新浪博客大賽,獲得了最佳私人日誌一等獎。
原曉娟是一個優秀的女人,她執著於完美,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她一刻也不停留。她不停地為人生做加法,遺憾的是竟然患上了胃癌,最後,可貴的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34歲。
超時的工作、超載的壓力、超負的身體,不僅無法享受生活,還會讓生命如鮮花般過早凋謝。也許我們還健康著,也許我們認為我們還能健康下去,所以忽略了身體,忽略了享受,一味地給人生做加法。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一不小心,我們就可能傷害到它,最後它也會背叛我們。
佛教有一個有名的觀點:“有求皆苦。”意思很明顯,那就是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有太多的欲求。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們雖然做不到“無欲無求”,但是在追求欲望的同時,起碼應該掌握減法生活的藝術,把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刪除,給內心留出更大的空間,以便去更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