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擁有空杯心態,隨時從零開始(1)(1 / 3)

人心就像一個杯子,一旦裏麵裝滿了水,就再也容不下其他。要想盛入新鮮的水,就必須倒空杯子。這就叫“空杯心態”。空杯心態是對工作、學習、生活、生命的一種放空,是一種低頭、吐故納新的謙虛和低調。懂得適時倒空心杯,隨時從零開始,才能擁有更多,才能讓心靈甚至整個生命獲得重生。所以說,空杯心態是更深一層的擁有。

1.清除心靈的雜念,寧靜方能致遠

佛說:“世無淨土,皆因心無淨土。”大意是如果你認為世界到處是塵埃,其實是因為你的心靈沾滿了塵埃。心靈就像一扇窗戶,是我們觀賞世界、感受世界的通道。如果心窗蒙上了太多的灰塵,人就難以看到世界的明亮,難以看到生活的美好。所以,我們要經常擦拭心靈的窗戶,清除心靈的塵埃,這樣才能看到純真美好的世界。

有怎樣的心靈,就能看到怎樣的世界。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心晴的時候,下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天晴也是雨。”可見,心靈的純度決定了看到的世界的純度;心靈的深度決定了看到的世界的深度。如果心靈有塵埃、有汙點,那麼,所看到的世界也會有塵埃、有汙點的。所以,如果你想看到純淨美好的世界,就應該把內心的塵埃擦掉。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當屋子裏亂糟糟的、髒兮兮的時,身處其中心情也會受到影響,心情有可能變得煩躁,有可能變得頹廢、消沉。如果把房間收拾整理一番,然後打掃幹淨,很快心情就會是另一番模樣。其實,心房也需要經常打掃,心窗也需要經常擦拭、經常打開,這樣溫暖的陽光才能照進來,新鮮的空氣才能湧入,生命才會獲得新的活力,生活才會變成一股活水。

當生命充滿活力,當生活變成一股流動的活水時,人的雜念才會不斷被活水衝走,人的內心才能寧靜致遠。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會更專注地做事,更輕鬆地生活,更容易發現人世間的真、善、美。即便身處不利的環境,也能憑借一顆沒有雜念、寧靜的心去應對,從而踩在困難的肩膀上,不斷攀登人生的頂峰。

國際著名登山運動員蒙克夫,經常在不攜帶氧氣設備的情況下,攀登海拔超過6500米的高峰,這其中還包括了僅次於珠穆朗瑪峰的世界第二高峰——8611米的喬戈裏峰。

事實上,很多登山高手都把不攜帶氧氣瓶卻能登上喬戈裏峰作為人生的一大目標。但縱然是登山好手,一旦到達海拔6500米的高處,就再也無法繼續前進了。因為在這個高度上,空氣非常稀薄,令人感到窒息。然而,蒙克夫卻做到了。

在接受表彰的記者招待會上,蒙克夫和大家分享了一段曆險的過程。他說,在攀登喬戈裏峰的過程中,當突破海拔6500米時,人的最大心理障礙就是各種翻騰的欲念。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細小的雜念都會使人精力分散,使人鬆懈意念,轉而對氧氣充滿渴望。慢慢地,人就失去了衝勁與動力,“缺氧”的念頭也會浮現出來,最終讓人放棄攀登。

蒙克夫說:“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想要登山頂峰,你就必須排除一切欲望和雜念。腦子裏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對氧氣的需求便會愈多。”

其實不僅是攀登高峰需要排除雜念,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隻有讓自己保持一顆平靜如水的心,才能寧靜致遠。看一看那些佛門中的高僧或那些民間的“老壽星”,他們雖然常年吃素,飲食簡單,但是他們卻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壽命高於常人。為什麼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排除了欲望和雜念,讓自己的身心長期處於安定、清淨、祥和的狀態。由於沒了欲望和雜念的幹擾,他們體內能量的消耗才會降到最低限度。

清除心靈的欲望和雜念,心靈就會遠離浮躁,變得格外寧靜,如此一來,人生就會變得像明鏡一樣平光潔亮,世界萬物都會被攝入其中,精彩紛呈,細致入微,皆映於其上。同時,人在做事的過程中也不會受到紛亂思緒的幹擾,這樣才能精神高度集中起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接近完美。反之,人的內心一旦有了欲望和雜念,整個世界都會變得躁動不安,如何寧靜致遠呢?

老街上有一鐵匠鋪,主人是個年老的鐵匠,打鐵十幾年,技藝精湛,深得當地人的好評。他的經營方式非常簡單,在門外掛個黑板,放一支粉筆在那兒,誰想打製什麼器具,就把名稱寫在黑板上,然後根據自己的看法寫上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