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匠從不計較價錢,他總是樂在打製器具的過程中。他經常為了趕製鐵器晚上加班工作,但從不覺得疲倦。大多數人都很講道理,給他的酬謝也比較公平。當他們拿到自己滿意的鐵器時,總忍不住多誇老鐵匠幾句,平時路過時,有好吃的也會給老鐵匠留一份。老鐵匠對生活很知足,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有一天,有個人來找老鐵匠,無意間發現他的鐵匠鋪的角落裏有個紫砂壺。雖然那把壺蒙上了一層灰塵,但依然古樸雅致,紫黑如墨。那個人是個收藏愛好者,對古董器物頗有鑒賞能力。於是他告訴老鐵匠:“世界上隻有4個這樣的紫砂壺,一個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裏,一件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剩下的一個就在你這裏。”
那個人想以20萬元的價格買下它,老鐵匠一驚,馬上拒絕了。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後,當天晚上老鐵匠有了很久不曾有過的失眠。半夜裏,他起床端詳著這個紫砂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那以後,老鐵匠再也沒有心思打鐵了。
更讓老鐵匠無法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紫砂壺後,前來打聽的商人絡繹不絕,親戚朋友也議論紛紛,有的甚至向他借錢。而且他每天晚上都睡得提心吊膽,生怕有人來偷紫砂壺,還怕別人謀財害命……
終於有一天,老人徹底想通了,他知道是紫砂壺擾亂了他的生活。於是他叫來左鄰右舍,當眾舉起斧子,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從此,他的生活平靜起來。
欲望和雜念就像一粒粒細小的沙石,內心就像一潭湖水。當沙石在湖麵跳動時,湖麵注定是難以平靜下來的。隻有當欲望和雜念沉入湖底,內心的湖水才能恢複寧靜。內心寧靜了,才不會有過多的掛念,才不會患得患失,才可以避免許多魯莽、無聊、荒謬的事情發生。內心寧靜了,人才不會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執著於自己腳下的路。
2.擁有空杯心態,隨時從零開始
關於空杯心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
一天,一位學者前來向南隱禪師問禪,南隱禪師對他以茶相待,卻不說禪。隻見他拿出茶壺,往茶杯裏倒茶,杯子已滿,他卻視而不見,繼續倒茶。
學者提醒道:“禪師,茶已滿了,不用再倒了。”
“是啊,杯子滿了。”南隱禪師說,“你就像這茶杯一樣,裏麵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不把自己倒空,我怎麼跟你講禪呢?”
南隱禪師的話很有道理,每個人的心就像一個茶杯,裏麵裝滿了自己的思想、固有的成見、知識、經驗、價值觀、個性、習慣等等,如果我們裝進心裏之後,卻不懂得適時倒出來換上新的東西,那麼我們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東西,接納別人的思想,就難以推陳出新,提升認識。而所謂的空杯心態,就是指適時將自己的心杯倒空,將一些不必要的偏見、成見、迂腐的思想倒掉,接納新的思想和觀點,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空杯心態告訴我們,無論我們的心杯裏過去裝滿了什麼,失敗也好、挫折也好、不幸的遭遇也好,或者是成功、榮耀、功名,今天我們都應該將其倒空。隻有倒空了心杯,才能容納新思想、新事物、新快樂、新生活、新希望。
空杯心態是對過去經曆的一種放下,是對過往經曆的一種歸零,歸零之後,才有重新開始的可能。隻要我們懷有空杯心態,那麼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每一次成功都是一個終結。無論過去怎樣,我們都不要將它當回事,而要滿懷希望地珍惜今天,憧憬明天。
提起劉曉慶,很多人都知道。這位著名影星給廣大觀眾奉上了很多令人記憶深刻的電影,自己還開了公司,做起了老板。可就是這樣一位“不差錢”的大明星,居然因稅務問題入獄,一年後才被取保候審。經曆了一年多的牢獄之災後,劉曉慶深刻地反思了自己過往的人生,出獄之後,麵對人生的低穀期,她選擇了重新開始。
當記者采訪她時,她感歎道:“你說失去自由400多天,苦不苦?苦極了!一出來就麵臨1000多萬元的補稅和罰款,難不難?更難!但除了麵對困難,重新開始,我別無選擇。”此後,她的為人處事方式、生活態度、人生觀念都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為了還稅,劉曉慶很努力地拍戲,有一年她接拍了7部影視劇,還有兩部廣告片。隻要能掙錢,哪怕片酬不是很高,角色不重要,她也不在乎。整整兩年時間,她幾乎天天泡在劇組裏,從沒好好休息過。為了早日把錢還上,她降低了生活標準,每掙到一筆錢之後,她隻留下生活費,其餘的錢都交給稅務部門用於補交稅款。每還掉一筆債,她心頭就仿佛卸下了一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