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挖掘需求細節——從細節中發掘客戶需求(1)(3 / 3)

最後,這位婦人購買了鮑爾店裏最貴的一輛福特車。

這則銷售的案例中,汽車銷售經理鮑爾在觀察了這位婦人後,判斷出這位婦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盡管婦人開著一輛很舊的車;盡管他斷定婦人已有中意的車,他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熱情的為這位婦人服務,並以美麗的玫瑰打動了婦人,讓婦人改變了主意,選擇購買鮑爾店裏的車。而相反,對麵那家汽車銷售店麵的經理卻過於以貌取人,看婦人開的是舊車,就認為婦人是無力購買車的人,甚至還建議婦人分期付款,當婦人上門時,還讓其一等再等,最終失去了這筆生意。

的確,客戶的購買能力和我們的推銷工作有著很大的關係。可見,在銷售前,銷售員必須要對客戶的購買狀況進行一番了解和判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顧客的經濟能力,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銷售,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那麼,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如何委婉地了解客戶的經濟能力呢?

1.了解客戶的信用狀況

可從職業、身份地位等相應的收入來源狀況加以分析,判斷其是否有購買能力。一般來說,根據人們收入的高低,購買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比如你的產品是奢侈品,大多數年輕人喜歡高檔消費,但月工資隻有2000元左右的人是沒有能力購買的。而那些高收入的金領或者是老板,則具有較高的購買能力;假如你的產品是家庭用品,那麼家庭主婦則是最具有購買能力的。

2.了解客戶的支付情況

可從顧客期望一次付現,還是要求分期付款,支付首期金額的多少等情況分析,判斷客戶的購買能力。比如,針對一些大型的產品,你可以在顧客對某產品產生興趣,並有購買意向的時候提出疑問:“請問,您覺得哪種付款方式更適合呢?”

3.觀察顧客的穿衣打扮

一般來說,服飾質地優良、樣式別致的客戶,一般都應該有較高的購買能力。而穿著服飾麵料普通、樣式過時的客戶多是購買力水平較低、處於溫飽水平的人。銷售員通過觀察客戶的服飾打扮,在大體上可以知道客戶的職業、身份以及購買力水平。

比如,向顧客推銷一件衣服,你可以先這樣說:“您這件襯衣真好看,很顯您的氣質,在哪裏買的,價格一定不菲吧?”根據顧客的回答,你大致就可以看出顧客的購買情況了。

總之,銷售員在對客戶進行說服的時候,首先要弄清客戶的經濟水平,這樣才能分析客戶為滿足自身需要能夠接受的價格水平,當然一定要注意了解方式的委婉,太過直接、明朗會引起客戶的負麵情緒!

細節4:了解客戶的生活環境與客戶背後的潛在客戶

銷售員在銷售過程中,經常苦口婆心地說服客戶購買,但客戶的態度始終是“我不需要”,這確實令我們很苦惱,客戶可能真的不需要。沒有購買需求,交易始終是無法達成的。但我們何不轉換一個角度想,客戶自身或許真的不需要,那麼,客戶周圍的人呢?如果我們能從客戶身邊的人挖掘出他們的一些需求,也許能找到銷售的轉機。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社會圈子,探明客戶的生活環境,我們將會挖掘出讓人出乎意料的銷售契機。

某廣告公司的銷售人員負責一家企業的跟單,花了兩年時間都沒有合作成功。後來部門經理親自跟單,談了十多次也都沒有談成,客戶總是稱“不需要”,讓這家公司的跟單人毫無辦法。

但後來,情況卻因為部門經理的一件禮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什麼禮物這麼有威力,使客戶同她簽了百萬元的訂單?竟然是兩雙高跟鞋!原來,她經過調查發現,客戶的妻子是個典型的小腳美女,馬上想到腳如此小的人,鞋子肯定是難買的。於是,部門經理專門找人定製了兩雙小碼高跟鞋並送到客戶妻子的手上,當時接過禮物的客戶妻子很感動,而一直很愛妻子的客戶自然被“俘虜”了。

在上述案例中,部門經理的聰明之處在於,她明白客戶稱“不需要”是因為沒有找到讓他購買的理由。既然長時間從客戶自身無法找到銷售的突破口,不妨從客戶身邊的人入手。於是,她用兩雙高跟鞋打動了客戶妻子,從而“俘虜”了客戶。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客戶周圍的人和事入手,挖掘客戶的購買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