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原地踏步:喬布斯離開後的蘋果公司(1 / 2)

從1985年離開蘋果公司,到1993年重回蘋果公司,喬布斯前後有整整八年時間和蘋果形同陌路。其間,斯庫裏擔任蘋果公司的CEO,在這八年間,他將蘋果公司的市值提高了十倍以上,僅從一個決策者的角度來看,斯庫裏還算是比較稱職的。但正如一些媒體評論人所說,斯庫裏所取得的商業成就,是在喬布斯已經取得的競爭優勢上坐享其成的,不管是什麼人坐在蘋果CEO的位置上,都會取得成績的。而隻要等到喬布斯為蘋果公司創造的優勢不複存在,蘋果公司就會開始沒落。這種說法雖然過於片麵,但是客觀來講,斯庫裏對於蘋果的經營管理,確實與喬布斯存在一定的差距。

作為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喬布斯首先對蘋果擁有非同尋常的個人感情,這種從無到有的創造,甚至讓喬布斯像珍視自己的孩子一樣珍視蘋果。在各種報道中,我們雖然可以看到喬布斯的一些過激做法,但是目的卻是為了能夠使蘋果產品更加優秀,同時使蘋果公司更加壯大。而斯庫裏對待蘋果公司顯然缺乏私人感情的成分,他始終將自己視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看待蘋果公司也不過是一個服務對象而已。如果做得好,蘋果公司的決策層會更加敬重他,他的身價也會跟著倍增,物質報酬更多;如果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大不了再找一個東家,因為蘋果對於他來說並非全部。

正如蘋果高層擔憂的那樣,在喬布斯離開後,蘋果公司失去了創新的動力,領導層開始日漸腐化墮落,大家關心的事情不再是生產,而是去哪裏購物和去哪裏度假。雖然蘋果產品的市場表現沒有提升,但是這些大佬從蘋果公司吸取的“血液”可是一點都沒少。無可奈何之下,斯庫裏隻好以提高產品售價的方法來增加公司盈利,而這樣一來,就使蘋果產品的大麵積市場份額銳減,並且最終萎縮到了不足5%。在此期間,世界PC市場已經開始了精細化,從最開始的模糊性計算機,逐漸向商務用、教學用、研發用、工藝用和家庭用等諸多方麵發展。雖然蘋果公司的原地踏步,使得其產品急速落後於市場需求,但此時的斯庫裏仍然沒有任何有效的對策。正如後來喬布斯所說,他離開蘋果的八年時間,是全球計算機行業發展最迅猛的八年。如果蘋果公司沒有將這八年荒廢,蘋果公司在全球的知名度必定要高於微軟和IBM,成名也要提前很長時間。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的產品定位也在斯庫裏的影響下發生了悄然變化。按照喬布斯的原定意圖,蘋果產品雖然著眼於高端市場,但是在形成品牌優勢後,會逐步向中端市場擴展,尤其是向美國海外市場進軍階段,蘋果產品降價是必然發展的趨勢。但整個蘋果公司高層卻始終沉浸在曾經的輝煌中,而逼不得已地抬高蘋果產品價格,甚至被他們描繪成了蘋果產品身為高端品牌的象征。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蘋果公司上下的員工雖然比喬布斯在時輕鬆了許多,但是都不可避免地茫然了,每個人都不知道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裏,高層領導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些什麼。總之,蘋果公司出現了各種衰落的征兆。

在各方麵壓力的集中作用下,斯庫裏最終拿出了一套應對方案。而這套所謂的應對方案,實際上完全是參照喬布斯的運營模式完成的。而蘋果公司的高層看著像那麼回事,最終也就同意了整套方案(這也使蘋果走向了更加深重的災難)。很快,沒有任何技術背景的斯庫裏被任命為蘋果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在蘋果高級工程師隊伍的協作下,開始打造一款名為“牛頓”的蘋果產品。由於這款產品被評為“史上最糟糕”的蘋果產品,所以有幸被收入了蘋果公司曆史博物館,其全稱為“牛頓型個人數字助力器”,主要功能是移動通信。但是僅從這個不知所謂的名字,就已經看出它不會有好的市場表現。而且,這款以移動通信為設計構想的蘋果產品,居然又大又重,竟到了無法隨身攜帶的地步,再加上運行緩慢、手寫功能遲鈍和外觀土氣等缺點,最終隻賣出了12萬台,而這次商業計劃的投資預期必須達到500萬台的銷售量,才能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