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的電子產品中,手機產品的山寨機最為泛濫。我們先了解一下山寨機的概念,總體來講,山寨機的定義分為三種形式:一種是走私進入我國手機市場的黑手機,其既沒有通過關稅征收,同時也沒有經過任何質量檢測,所以除了違法之外,這種手機的穩定性是最差的,諸如出現手機變“手雷”的現象(主要是由電池問題引起的);第二種是高仿手機,甚至是全仿手機(因為涉及到模仿對象的版權問題,這種手機的存在也是違法的),而由於仿製人員對核心技術的不了解,所以這種高仿手機不可能模仿到核心技術,其質量優劣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之在售後的服務環節,這種手機也基本得不到任何保障,所以消費者購買的手機在出現問題後,大部分隻能舍棄不用;第三種是指那些非走私和非高仿的手機,而是一些小的手工作坊生產出來的手機,質量和相關服務同樣得不到任何保障。
與此同時,山寨機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向政府納稅,不受政府保護。在我國曆史上,這種類型的人通常有一個共同稱謂,即土匪,而他們一般居住的地點,就是山寨,而這就是山寨機稱呼的由來。顯然,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購買山寨機的消費者,其購買行為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性質。可以說,消費權益不僅得不到保障,而且他們的消費行為也是一種“助紂為虐”的行為。不過,在手機進入我國市場的初期,山寨機在市場交易中呈現出了泛濫之勢。到了不足十年後的今天,曾經品牌林立的各種山寨手機全部銷聲匿跡了,國人在購買手機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一些知名的品牌,尤其是在蘋果產品登陸我國市場之後,一些資深的手機品牌都開始靠邊站,更何況那些已經讓消費者傷透了心的山寨機。
眾所周知,山寨機存在的最嚴重問題,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不尊重,同時也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毒瘤。原因很簡單,一款新型產品的麵市需要在之前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尤其是蘋果、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這樣的大型企業,其整個商業過程,包括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研發校正和市場準備等,這些環節至少需要花費一年的時間,而期間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難以計數。但是,當其研發的技術推出之後,同行業技術人員卻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學習,如果這些技術人員要生產山寨產品,隻須經過打造不同的產品外形設計,就可以推出“屬於”自己的產品了。可想而知,如果所有商家都這樣做,那麼整個行業也就不會有商家再花費大力氣去進行創新了,於是整個行業最終會麵臨整體性的凋敝。而對於每一個消費者來說,山寨機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麵臨一係列問題,導致用戶受到直接的利益損害。下麵我們主要從八個方麵進行簡要說明:
質量問題頻發。
對於這一點,相信所有使用過山寨手機的用戶都深有體會,因為相對於專業的品牌手機,山寨手機的麵市時間隻有短短數月,有的甚至隻有幾周的時間,而這就導致了消費者購買山寨手機時,隻要走出商店手機就會出現問題,並且在之後長期“帶病”使用。倘若拿到手機店修,有可能卻是修好了一個毛病,卻新增了兩個毛病,各種各樣的毛病簡直是越修越多。即使是一些在競爭過程中逐漸形成品牌的山寨機,質量問題雖然可以得到較好保障,但是用起來各項功能也是差強人意,就根本不用說享受手機的使用過程了。
抄襲跡象明顯。
所謂的山寨手機,基本上可以認為是抄襲手機,尤其是對國際知名品牌如蘋果和諾基亞等前沿技術的抄襲,隻要是用過相關品牌手機的用戶,都可以輕鬆指出山寨機的抄襲跡象。
功能成為擺設。
因為山寨機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抄襲,所以大多數山寨手機的功能都是集消費者的“萬千寵愛於一身”,即功能多得數不勝數,但是用戶在真正操作的時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從使用壽命上,山寨手機都會為用戶帶來莫大的挫折感。比如,手機除了主要的通信功能之外,我們最常使用的就是音樂播放器,這就勢必會涉及到音質的問題。關於這一點可以說,一個使用慣了蘋果等大品牌手機聽音樂的用戶,如果再讓他用山寨手機聽音樂,他的耳朵是絕對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