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喬布斯的“組合拳”,是使弱勢品牌成長的聖經(1 / 2)

人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即“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就是說,造物主所創造出來的一切,都是賦予了其獨特的個性的。其實,何止是葉子,隻要不是工業生產統一模具壓製出來的產品,都不會有完全一樣的特點。每個人都會見到千千萬萬的人,如果想要找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對從小生活在同樣環境中的雙胞胎,和他們相熟的人也一定能夠說出他們之間的不同。因此,就個性而言,與其說是我們所追求的,不如說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同時也是我們所實際需要的。

而喬布斯對於蘋果品牌的經營,就在設計和研發過程中特別注重產品的個性化。即使是同一款蘋果手機,喬布斯也會在顏色和配件方麵給消費者留出自主選擇搭配的空間,以求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這,也正是喬布斯一再強調的蘋果文化,即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推翻,讓蘋果產品時刻保持著明顯的個性和特征,以讓用戶在使用蘋果產品時能夠享受“不一樣”的體驗。

蘋果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電腦公司之一,從無到有,直至今天的壯大,其過程並非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走過了很多彎路甚至錯路。盡管如此,喬布斯卻從來沒有擔心過自己會帶領蘋果公司走上絕路。喬布斯曾經做過一項市場銷售調查,結果表明蘋果2%的固定消費者,居然能夠消耗掉30%以上的蘋果商品。也就是說,隻要喬布斯能夠滿足這2%的用戶需求,就可以牢牢掌握住30%以上的商品銷售量,足以保障蘋果公司的生命線。由此而言,喬布斯之所以敢大膽地進行創新,並非一意孤行,而是有了這1/3絕對忠誠的蘋果用戶,甚至是他的粉絲。有了這部分人的支持,也就難怪喬布斯會一直不停地“折騰”了。當然,也正是這種“折騰”最終才為蘋果產品帶來了更多的忠實用戶。

蘋果公司的成功,首先應該歸功於喬布斯對於蘋果固定用戶群準確的定位,即為蘋果找到了最有價值的客戶群。這實際上是一種避實就虛的做法,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一些曾經發展壯大的公司占據著主要市場份額。但與此同時,這類企業也同時會具備古板、遲緩和服務質量差等弊病。而喬布斯在蘋果發展的最初階段,知道和眾多IT巨頭正麵交鋒是行不通的,於是他開始尋找那些被主流IT市場“遺棄”的消費者,並且最終鎖定了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群體。因為在電子產品出現之初,完全屬於一種高端的消費品,隻有事業有成的人(大部分為中年人)才有購買能力,而且通常情況下是公司或企業出資購買,而並非個人。針對這種情況,喬布斯便想到了將電子產品計算機小型化和個人化。不過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而恰好喬布斯具備很好的技術資源。

喬布斯最初鎖定蘋果產品消費群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尋找市場空白的做法。可以說,這種做法為蘋果產品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不過,這種尋找市場空白的行為不僅需要投資者具有長遠的商業眼光,也需要一定的時機。換句話說,這種商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可以輕鬆得到的,但作為一名商人則必須要像喬布斯這樣,時刻具有這種尋求市場空白的意識。比如,在蘋果品牌取得巨大成功後,蘋果電腦和蘋果手機都在各自市場的銷售達到了飽和狀態,很多人也相信喬布斯不會再“折騰”了,即使再“折騰”,也不會再有大的市場成就,甚至可能會把已經建立的蘋果品牌“砸掉”。然而,喬布斯偏偏在這個時候推出了全新概念iPad平板電腦,把個人計算機推向了微型化,從而再次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商業奇跡。可見,市場不僅是需要尋找的,同時也是可以進行拓展的,關鍵就是這種創新和開拓意識的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