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洞察力(5)(2 / 3)

禦手洗冨士夫1995年才上任,當上一把手,“佳能”是由他叔叔,也就是“禦手洗武”於1961年創辦的。一開始,公司由一批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把持,在相機這個領域,他們非常牛,成功地從德國相機廠商那裏奪去了份額,豐厚的待遇也吸引了當時日本一批最有才能的技術工人和研發人員,大筆資金投入研發,每年可申報大批專利。

——OK,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停下來了,讓學員們討論討論佳能這個時期,初創時期,是不是應該以利潤為唯一導向(或主要導向)?他們當時這種以創新為導向(配合市場占有率導向)的路子,在那個時期,是不是最佳選擇?(其實,討論成什麼樣子不打緊,關鍵是開始讓學員們動腦子了。)

接下來,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佳能從財務上看有點失控了。公司分化成一個個勢力團體,都可以在自己偏好的項目上大肆投入研發,而缺少全局規劃。這種態度,導致很多有前途的產品反而缺少研發經費。1985年廣場協定後,日元大幅升值,又極大地削弱了佳能的盈利能力。

——這時候,其實又該討論啦!

1993年,CEO由禦手洗武的長子禦手洗元擔任(也有譯作禦手洗毅的),這位老兄是禦手洗冨士夫的堂哥,不過還是完全技術背景(當時禦手洗冨士夫是董事會裏,唯一具有會計師和財務背景的人)。所以,佳能依舊大肆花錢,財務報表很難看。

直到1995年,禦手洗元得了肺炎,去世了,才由禦手洗冨士夫頂替了上來,他一上台,就把個人電腦業務給廢了,1999年的時候,他親自下令撤銷了六個虧損部門,包括液晶顯示器、光電電池、電子打字機等。這些舉措,震驚了日本產業界,也遭到了佳能內部絕大部分元老的反對。

總之,過了不短時間,禦手洗冨士夫才慢慢理順。最後,下重注在噴墨打印機和數碼相機上,獲得了超高利潤——這時話說回來了,什麼是利潤為導向?還不是戰略決策的得當?集中優勢兵力打贏了殲滅戰。這個問題,餘世維先生弄得明白了嗎?

總之,我胡說八道幾段(實在是過於簡單),隻想說明,案例,不是餘世維那麼講的!

老餘很多粉絲都說:管他真假,有用就行。真的嗎?小學三年級老師教大家四則運算的時候,主要教的也是計算方法,而不是結果。而餘世維呢,他先寫出56×72—48=?問大家。然後一秒鍾之後自問自答,“其實等於3984啊!”

所以我說,“魚翅”們所談“管他真假,有用就行”還不對,因為沒有運算過程的結果,“結果是真,可是沒用。不但沒用,甚至有害。”

為什麼是有害呢?因為商業和數學不同,答案往往不是一個。

還拿上麵的佳能例子說事。佳能最近幾年報表好看(2004年收入321億美元,純利潤31億美元),企管界就狂捧禦手洗冨士夫——那麼,是不是“創新”的重要性,就要讓位於“成本控製”呢?

餘世維講課,通篇都是這種“非此即彼”的邏輯。頭兩年把索尼捧上天,最近不捧了?因為索尼報表難看?甚至2004年靠著一部《蜘蛛俠2》電影的利潤來撐局麵。所以,是不是創新思想該退燒了?

撈過界的“管理大師”

接下來,我會再深入分析一下。

醫生職業大家知道吧?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學科分得異常清晰:您是內科?外科?兒科?皮膚科?耳鼻喉科?有沒有一個醫生,既會心髒搭橋手術,又會齲齒治療兼視力矯正?如果某位牛人站出來,說他自己全都精通——這不是江湖騙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