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洞察力(5)(1 / 3)

大家是不是也覺得他偽科學?但你還別小看,他拿出很多名字來解釋,從外國到中國,都能說得通,為什麼?因為他建立在自我證明的邏輯上,“倒果為因”,所以名字永遠都能解釋一切。

安公公的“品牌”不也是這樣嗎?“倒果為因”,拿著已經成功的企業,說成功是因為“品牌”成功了。不成功,就是因為建設“品牌”失敗了。把“品牌”替換成“名字”,是不是也是一算命的?

偽管理學害死人

所以要“證偽”,要懂得站在一個更高高度上看問題。

給中國企業100億人民幣,能不能全新“建設品牌”搞個LV皮包出來?(或和LV平起平坐?)

估計大家憑直覺也知道不行。但是為什麼這個頂級奢侈品的皮包,我們沒法“建設品牌”成功呢?

安公公之流的解釋,永遠停留在品牌本身角度考慮(什麼文化不夠啦、年頭不長啦、設計不力啦),餘世維就從“執行力”角度解釋,為什麼你不能成功:因為你的執行力不夠!他們給出的答案也永遠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但是,TODS這個牌子怎麼就成功躥紅了呢?年頭也不長啊,品牌文化也沒見沉澱多久啊?安公公知識儲備夠,估計又該給出一味新“藥材”:他們“創新”能力強啊!看,豆豆鞋,就證明了這一點。

你永遠都錯,他永遠都對。

所以,你都死了,還不知道為什麼會死,“我為什麼創立不出一個頂級奢侈品皮包品牌?”——產業鏈上你站錯了!

明白嗎?產業鏈站錯,就無法在價值鏈上創造出價值,那麼,再多“藥材”,也無法構成核心競爭力,死當然是必然的!

為什麼餘世維是錯的

企業培訓師餘世維紅極一時,其演說風格頗能引人入勝,但其荒謬之處也相當之多。比如,隻會站在“執行力”的角度講“執行力”。仿佛全世界都是“執行力”的問題!這難道不是誤人子弟嗎?

請問,創投基金公司需要“執行力”嗎?一個創投基金公司,一共也沒仨倆半人,掌握著幾億幾十億資金,那幾個“關鍵人”,有眼光最重要,談執行力幹嘛呢?有必要嗎?

下麵是餘世維的講課內容:

佳能公司重新定位——利潤為先

當你經過佳能公司總部時,你可能又認為回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一派繁榮的年代。你會發現大廳裏總是擠滿了一撥又一撥的人。同時,與其他日本公司不同的是,佳能公司的員工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而這一切得益於公司CEO禦手洗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從1997年到1999年,它的利潤始終在下滑,新的CEO禦手洗任職後對佳能公司進行重新定位,以利潤為先,也就是除了對市場份額和指標重視以外,更加重視了稅後淨利潤。於是從1999年到2001年,利潤穩步增長。

這都得益於禦手洗“中西合璧”的管理哲學,帶來佳能高效發展的新麵貌。禦手洗對佳能公司重新定位,強調稅後淨利潤,佳能公司推行了成本節約計劃,把他們的成本下降了16%,拉動了企業利潤的提升。

諸如此類講話,還是老調調,倒果為因。真是氣死我也!

隨便拿出一家最近被管理學界追捧的品牌,然後就把他要講的結論往人身上套。中間沒有任何推理過程,沒有任何反例對比……

案例應該怎麼講

接下來,談談佳能案例應該怎麼講,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