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不會給聽課的同學一個“偏方”,那是四處講課的江湖郎中才幹的事,咱老雕不幹那缺德事(偶爾嘴上缺德一點)——我給出的是尺子和磅秤,教這個壇子對企業經營感興趣的小家夥、中家夥、老家夥們,對任何事要用“尺子”量一量,明白了一個生意的內在變化、商業邏輯,自己給出判斷,才能讓你的思路準確,才能更接近成功。
“優秀品牌”、“核心技術”、“企業文化”、“成本控製”、“創新精神”……這些大家耳熟能詳吧?每家企業都需要充分“建設”吧?錯!大錯特錯!那些都是一味一味的“藥”!明白嗎?要針對你的“病”,分量上做增減,有些味藥,沒有都行!有些味藥,卻一定要大劑量、猛一些!到底根據什麼做判斷,來確定這些藥的增減呢?我說了,我會給出“尺子”,就是我說的那個你必須明白的“要件”。虛偽而醜陋的江湖郎中某些專家和善良卻古板的二腳大書櫥(如安公公),都是沒弄懂我上麵說的“進退之道”,何時增減搭配那些“藥”,說不清楚君臣佐使的道理。他們永遠都在強調“品牌重要”!“品質重要”!“研發重要”!“企業文化”重要!都重要,不跟沒說一樣嘛!
往下,我要講高段一點的武功了。
中國汽車需要搞“自主品牌”嗎?
我現在對安公公好感越來越強,嘿嘿,因為安公公至少很實在。但好感歸好感,板磚還是要附贈。嘿嘿!
安公公就喜歡擺出痛心疾首狀,大談“別為了今天的薄利而宰殺了明日的商機”,然後給出的藥方,就是“建設品牌”!
OK,就這個問題,再換個角度和安公公談一談。
首先我們必須確立一個前提:今天世界的商業格局和明日之變化,從曆史中,我們可不可以找到樣板?並且這個樣板可以借鑒?
我給出的回答是:沒有樣板,無從借鑒。
今天,商業走向是全球化路線,在以前,這顆星球上從未發生。1991年“沙漠風暴”,令很多軍事愛好者集體失語——原來,戰爭已經不是原來那樣小米加步槍,靠精神、靠意誌、靠不怕死就可以打贏的了。你倒想和人家死磕呢,遠程外科手術式打擊,你連敵人影子都沒看到時,就已經輸光光了,誰還和你拚刺刀啊?(所以眼光需向前看,死抱著《孫子兵法》那點遠古知識對抗衛星製導貧鈾彈?有機會贏?)
遺憾的是,現在N多教授學者,還不明白這個道理,還在死抱著人家西方企業近百年來玩得爛熟的那點東西,反複咀嚼——注意,還是隻咀嚼,沒消化。
什麼是“全球化”?就是全世界的跨國企業都跑到你家門口來和你競爭!你還今天開始打算“建設品牌”了,人家建設了一百年的品牌,和你這個昨天才建設的拚,你有機會贏嗎?尤其是不看產業鏈、不看價值鏈、不分析核心競爭力,盲目“死磕”,磕到最後,不死無全屍才叫怪事。
中國汽車,需要搞“自主品牌”嗎?在我看來,目前世界上已經存在的汽車品牌,都已經太多!都已經在不斷淘汰、被拚死一大堆了!
再問什麼是全球化?全球化就是把美國的通用、福特搞得雞飛狗跳,克萊斯勒賣掉;就是把英國的捷豹、賓利、勞斯、羅孚、MINI統統搞破產或半賣半送掉;就是把日本的三菱、馬自達、日產搞得成為別人的玩物……以前家門一關,自己和自己玩時,那些品牌也活得不賴,全球化一來,全世界的金剛、猛瑪、怪獸一起在侏羅紀公園玩,不死掉一大批還行?那些曾經強悍的品牌,都死掉N多了。中國人二十年前,還有時間的時候,沒好好搞出汽車品牌,今天WTO了,居然想自己全新建立一品牌,你說是不是極度搞笑?
用安公公舉例子,小身子骨不錯,小學時候,運動健將呢!學校體育比賽,安公公跳高、跳遠、110米欄、遊泳、鐵餅……簡直十項全能。這樣的例子,大家熟悉吧?因為競爭水平不高嘛,所以,你啥都練,也沒啥錯。
到了大學呢?安公公發現,自己也就是一中資之人,還硬努著玩十項全能?和看產業鏈的眼光一樣,先把眼光提高點是正經:原來安公公身材矮小,典型“坐地炮”體型,四肢孔武有力!嘿嘿,恰巧又發現大學男生都不願意練又苦又累又不能泡到妞的舉重!所以,安公公別想著籃球啦!那個不適合你!還是乖乖苦練舉重吧,那才是你得獎牌的出路!或者,走“傍大款”路線,努力擠進足球隊也行,前鋒踢不了,守門員還不能湊合湊合?靠另外天才同學的努力,你盡職盡責,一樣可以做到“軍功章也有你的11分之1”。明白我在講什麼了嗎?其實,還是老話題,“視野高度”問題。在全球化的時代,全世界的硬漢都跑你家門前,怎麼辦?先分析自身優勢嘛,看看是幹點別人不屑幹的來生存,還是“傍大款”與人合作幹點啥。
所以啦,安公公,放棄你的“建設品牌”論吧!
以後有機會,我給出點建設性意見。區別於“自創品牌”,我來講講“融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