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洞察力(3)(1 / 3)

你如果向通用電氣買過來“GE”品牌,就可以列入你的“資產負債表”資產一項了。如果你花了4411億美元,那麼就寫4411億美元,永遠不能改!(同樣,也是法律規定)

分界嶺在於,動動腦筋:你僅僅買過來“可口可樂”商標,就能為你帶來未來的巨大利潤——那些廠房、設備,不具備任何門檻,太容易。

買過來“GE品牌”呢?(隻是買的商標吧,有人隻買商標嗎?)你自己造一個核電站賣給中國政府我看看!對於“複雜係統型”買家來說,“品牌”根本不重要,供應方的整體解決方案(本身就是品牌的支撐,品牌管理貫穿企業管理的各個部分),才是唯一。

哪些企業品牌至關重要:

排名六、七、八、九、十的這幾個品牌,“品牌”對銷售的影響就極為重要了。可以試想,如果“萬寶路”改名“寶寶璐”,可能一盒都別賣了。“諾基亞”其實在一年多前,還同時具備兩種身份:“諾基亞”手機乃“頻繁交易型”賣給普通消費者,“諾基亞”基站是“複雜係統型”賣給電信運營商。但現在改觀了,諾基亞把電信設備業務拿出來和西門子合並——愛思考的可以想想,和各國政府合作,“諾基亞”三個字(品牌不隻是這三個字!)重要嗎?改叫“亞基諾”,隻要企業還是那個企業,大客戶會僅僅因為名字而做出相反決定?

愛立信今天,“品牌”早就不重要了(準確地說,是麵對大眾消費者這三個字不重要),手機業務拿出來與索尼合並後,專心致誌攻打設備基站那一塊,比諾基亞成功得多。

腦子快的朋友也許會想到用INTEL來反駁我,其實“英特爾”是“穿越型”打法,從“複雜係統型”穿越到“頻繁交易型”作戰,這是很牛的。

“穿越型”打法

現在來說Intel CPU,這是個典型案例。Intel在終端打了很多很多廣告,已經不能單純用“還有個零售市場啊”來解釋了(Intel很多廣告開銷是給整機廠的廣告費報銷,這就不能解釋對零售市場的貢獻)。

我說過,Intel是一個“穿越型”打法,從“複雜係統型”穿越到“頻繁交易型”市場作戰。這要歸功於安迪·格羅夫的過人智慧!當年,Intel轉型CPU領域初露崢嶸(熟悉案例的人都知道Intel最早幹嘛的,被日本人快給逼死了,摩爾和格羅夫一商量,痛苦轉型),在一次高級經理會議上,有一人(我忘名字了,也是個瘋瘋癲癲的工程師)突然提議,我們應該在消費市場大做廣告,打造品牌!當時在場的所有工程師都笑了,是嘲笑,隻有格格夫覺得“頗有新意”,“暗暗把這想法記了下來”……

略掉中間過程,我們發現了這個戰略的偉大:事實上,最後PC產業,就被兩家企業控製了:Intel和微軟。

所有大的PC產業調整升級,完全不取決於IBM、DELL、HP(當年還有康柏、AST、IPC等一大堆)這些整機廠商,而牢牢掌控在WinTel聯盟手中。Intel說奔II升奔III啦,整機廠就趕緊升,不緊跟步伐就是死;微軟說Win95升Win98啦,整機廠商也趕緊升,不緊跟步伐還是死……

看,他倆控製了整個PC產業的步伐,而且獲取了其中大部分利潤。以前有個說法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所有PC製造廠商,都在給格羅夫、蓋茨倆人打工。”

那麼我們分析一下,Intel最核心的是什麼?其實還是技術。試想一下,Intel從現在開始一年時間不作研發(把錢都花在終端廣告上),一年後會怎樣?估計是被AMD搶奪大部分市場吧?所以Intel永遠不會把安身立命的東西——技術——給丟掉。

掌握了技術領先呢?Intel覺得還不完全夠。控製整個PC行業,要有“全局影響力”,否則僅僅技術先進,仍然不能達到“利潤最大化”。

舉例來說,奔II升奔III,Intel沒有對消費者的話語權、影響力,那麼影響力自然落在了以IBM、DELL、HP為首的幾家大廠手裏,很可能幾家一合計,立即升級不劃算啊!還那麼多庫存哪!先控製一下技術更新的節奏,半年後再升級!先把庫存消化掉!(企業出於利潤考慮,控製新技術的推廣速度,例子太多太多啦……)

這就是Intel“穿越型”打法的目的所在。

大家別被迷惑,對Intel而言,技術永遠是第一位的,雖然他們打造品牌,廣告費的預算也很高,但和投入在技術研發的資金比起來,簡直太少啦太啦。因為對它來說,“複雜係統型”的價值鏈,還是公司根本之所在。

別用“非此即彼”的思路考慮問題,我決沒說過一個企業是“複雜係統”就不可能“頻繁交易”吧?事實上,很多企業兩種情況並存,但價值鏈分析表明,今天的競爭格局中,往往隨著這兩種係統的深入分析而在企業結構上做調整、做側重,才是更好的選擇。

慎用“品牌”這味藥

“品牌”這個東西啊,就仿佛中藥裏的“甘草”(當品牌作為一種經營工具時,可以這樣講,但品牌是一種營銷或者經營的工具嗎?如果品牌隻是一種結果,不是目標,就更不是工具了吧。品牌是一種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感受的總和,可以為產品加碼,可以墊高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但企業是無法用來行使的,企業作為主體,隻能管理品牌,而不能利用品牌),很多藥方都需要。對於止咳啥的,甘草還是一味主藥呢。但要明白,治病是大事,挺複雜,“甘草”要用對才行,分量需拿捏,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