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洞察力(1)(2 / 3)

簡言之,“炫耀性消費”,我們今天就不多談了。N多人研究N久時間了——尤其中國人好麵子,所以你有我也買,價格低了都不好使!

附著力

隨手拿起身邊的品牌,我都能記起一些故事——“妖魔化”的故事。

就拿維克多維諾斯瑞士軍刀而言,那還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的一個上海朋友到我家暫住,這家夥有一把,我覺得挺好玩的,他就告訴我,這叫“瑞士軍刀”!這還不足以讓我記住,但接下來,就難忘了:

他說,有架飛機墜毀了,一乘客,拿隨身的瑞士軍刀在飛機上刻出一小洞,鑽了出來。剛出來,飛機就爆炸了……結果,就他一人生還……

當時我也傻,我也小,那叫一個神往啊!

後來掙了錢,就買了一把,又一把,又一把……

我第一次認識LV,也是因為上海那個朋友。

他除了有那把瑞士軍刀,還有個小名片夾,LV的,這家夥告訴我,那個名片夾八百多元,我都傻啦!

當年,八百多對我來說可是巨款呐!

這還不怎樣,那家夥又告訴我,知道泰坦尼克號吧?當時泰坦尼克號沉船後,過了N多年,有人打撈,撈上來一旅行箱,LV的,一打開,居然裏麵的衣服是幹的!

你說,這LV什麼質量?

我一聽,又暈了……

多年以後……不說了。

這兩個小故事,當年對我的摧殘好大啊!

品牌如果隻是砸硬廣告,就太沒效率了。

故事人人會講,水平各有高低。

品牌故事的重點是什麼?三個字:附著力。

我以前給網友推薦過《引爆點》一書,結合著“聯係人”、“推銷人”、“內行”來看,就知道加上一個“附著力”有多重要了!運用得好,花很少錢,就可以啟動一個品牌的流行。

當然,重申一下,不回到“價值鏈”看問題,永遠都是白癡。

我這裏所談的,是當價值鏈提供準確,差異化策略優秀——隻剩推廣環節時,如何更有效率。

然後,讓我們大幅度跳躍,針對奢侈品而言,看看價值鏈的因素上哪個環節重要。

奢侈品的“美學體驗”

除“炫耀性消費”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美學體驗”。

為什麼不是“美的體驗”?而是“美學體驗”?

美學體驗,重點在一個“學”字上。

很多企業,學了形,沒學神。

吳宇森把暴力場麵,拍成了“暴力美學”,就是個中翹楚。

須知,故事首先要為價值鏈提供的“價值主張”服務,然後,更需上升到“美學”的領域,才能徹底忽悠住人,折服全世界的小資……

這時,你才算啟動了“聯係人”、這其中的“推銷人”(就是我那個上海朋友)和“內行”(例如小資雜誌的編輯)……慢慢的,引爆流行。

好像……我一下子把重點都給談完了!

說個我喜歡的品牌:FreyWille。奧地利的品牌,國內是一德國老頭代理的。

我實在喜歡這個品牌。摘抄某人的話:“……大多數人都知道施華洛世奇,其實還有藝術品味更高的FreyWille,是純手工的琺琅珠寶,被稱為腕間的油畫。”其實,我覺得FreyWille的絲巾品味也高過愛瑪仕……雖然,愛瑪仕也是我鍾愛的品牌。

奢侈品如果光談外在——炫耀性,就太淺薄了。必須引伸到內在需求——美學體驗。

當然一般而言,像FreyWille這樣的牌子,肯定不是給下崗女工準備的。消費主力,還是那些白領,小資。(說白了,把產品變成勞斯萊斯,也挺失敗的,太高端了,營業額都被自己給擠瘦了。)

FreyWille這樣的東西,外在可以炫耀;內在,可以讓一個白天打拚的勞累女小資、女白領,夜深人靜偷偷舔傷口時,撫慰心靈。一邊玩弄自己的這些飾品,一邊幸福得想哭。

美“學”體驗的重點,在於把美提煉出來,用理論的方式,發表宣言,完成風格訴求。這時,你就能找到知音——也就是認同你那一套理論的一大群人。

不上升到“美學”,始終不行的。

不過說心裏話,我一直不喜歡LV,嗬嗬。

美的標準是什麼?

也有朋友問,奢侈品某品牌大獲成功後,也很麻煩,滿街都是,還怎麼炫耀?這其實是另一問題了。這時,隻有兩個出路:

1.推出更高端品牌,例如寶馬買了勞斯萊斯,奔馳幹脆推出邁巴赫。

2.更深發掘美學體驗,讓忠實顧客持續購買。

例如某人(為尊者諱,我不說誰了),LV忠實粉絲,買了幾十個LV包包,還沒完沒了買,一些包包根本沒有用過……該人已經超越了“炫耀性消費”,因為她有很多個LV包,一次還沒背過(這樣的LV忠實麵孔,不在少數)。

LV包包的母公司,LVMH集團,就通過不斷並購,帶來不斷成長。

歐洲曆史悠久的小品牌多了去啦,且買不完呢……所以我說,這也是中國商人的機會。

別把眼睛緊緊盯在一個品牌上嘛!一個趨於飽和,趕緊借用平台優勢,打造下一個。

尤其奢侈品行業,肯定是差異化路線。

難道,解決溫飽後,人類不都有“美”的追求嗎?

讓安公公之流來寫一篇吧,山頂洞人如何畫畫,鑽燧取火年代就開始佩戴飾品……這不都是證據?估計安公公一發揮,能寫二三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