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客戶滿意,單純依靠先進的硬件設備和良好的工作環境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更需要有先進的服務和管理工作理念。事實上,有時還存在硬件條件提升了,服務質量卻下降了的情況。服務觀念的滯後發展,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服務觀念落後、工作效率不高、客戶心中不滿。這些不和諧和不完美的音符,往往使事情得不到更完美的結局,也就是沒有真正讓客戶心中更滿意。讓客戶滿意,有些做得到的事沒做到,隻差了半步之遙,正如在數學運算中還隻差半步就可達更滿意的結果一樣,讓人實在遺憾和可惜。
讓客戶滿意,不差半步,這半步往往差在服務觀念上。造成客戶關係緊張和客戶不悅,大多數是由於我們在服務過程中,隻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忽視客戶利益,沒有真正把客戶的利益放在心中,自身利益和客戶利益關係的不和諧形成服務工作的錯位和偏差。也是造成客戶不滿意的真正原因。
服務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服務工作的不到位,拉開了客戶與企業的距離,難以達到與客戶形成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隻有紮實做好服務客戶的每一環節和程序,優質方便規範真誠地為客戶服務,對客戶利益負責,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才能真正達到客戶心中滿意。
隻有更好,沒有最好。讓客戶滿意,才是我們工作所要追求的完美境界。讓客戶滿意需要從自身職業行為著手,熱愛工作,務實工作,本著做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工作態度,以客戶滿意為工作目標,為下一道工作程序和客戶利益負責,樹立服務客戶觀念,實行崗位責任製和首問責任製,尊重客戶利益,從而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和品牌。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切實讓客戶滿意,還是要從日常行為入手,從小事出發,從小處著眼,重視每一個電話信息,重視每一起客戶投訴,重視服務客戶的每一個環節,切實做好客戶服務工作的每一步。
讓客戶滿意,還需在服務觀念上不斷創新與發展,服務觀念的更進一步,體現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工作水平上的巨大飛躍。但讓客戶滿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應是持之以恒,全員協作,應樹立全員服務的理念,行勝於言,才能達到希望的結果。我們需要掌握更多的客戶需求信息和行業動態,用充實、務實的更多的個性化服務,讓廣大客戶滿意,實現讓社會滿意的目標。企業也才能始終處於同行業的領先地位。
說到底,讓客戶滿意,則是要始終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為客戶利益著想,以客戶滿意為目標,正確處理自身利益和客戶利益的關係。要樹立“始於客戶需求,終於客戶滿意”的服務理念,不斷推進企業品牌建設,以先進的利企業網絡為平台,在客戶滿意度上多下工夫,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倡導優質服務,不斷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開創新境界。
贏得回頭客
回頭客對於一個品牌和企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比如餐飲、旅館、洗浴、美容、服裝,甚至銀行、金融、保險機構都在利用顧客的回頭,buy的repeat。因為回頭客幾乎不需要你重複宣傳,不需要更多的介紹產品,就是鐵杆的消費者,甚至會在他們的使用過程中宣傳自己使用產品的好處,影響到周邊的用戶,使其成為潛在用戶。
因此,幾乎所有的開店、做生意、做品牌的人都在打回頭客的主意,想盡方法去做。比如各式各樣的促銷送贈品、請客送禮、會員卡、搞格式派對、電話回訪、售後服務、出國旅遊、給提成發工資,甚至做一些與法與道德不合的事情,去籠絡客戶,一是希望成交,二是希望重複的購買。為公司帶來更多的銷售和更高的利潤,同時減少市場推廣的人力和費用。
台灣的王永慶是著名的台商大王、華人首富,被譽為華人的經營之神,他一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夠提供比別人更多更卓越的服務。王永慶15歲的時候在台南一個小鎮上的米店裏做夥計,深受掌櫃的喜歡,因為隻要王永慶送過米的客戶都會成為米店的回頭客。他是怎樣送米的呢?到顧客的家裏,王永慶不是像一般夥計那樣把米放下就走,而是找到米缸,先把裏麵的陳米倒出來,然後把米缸擦幹淨,把新米倒進去,再把陳米放在上麵,蓋上蓋子。王永慶還隨身攜帶兩大法寶:第一個法寶是一把軟尺,當他給顧客送米的時候,他就量出米缸的寬度和高度,計算它的體積,從而知道這個米缸能裝多少米。第二個法寶是一個小本子,上麵記錄了客戶的檔案,包括人口、地址、生活習慣、對米的需求和喜好,等等。用今天的術語來說就是客戶資料檔案。到了晚上,其他夥計都已呼呼大睡,隻有王永慶一個人在挑燈夜戰,整理所有的資料,把客戶資料檔案轉化為服務行動計劃,所以經常有顧客打開門看到王永慶笑眯眯地背著一袋米站在門口說:“你們家的米快吃完了,給你送來。”然後顧客才發現原來自己家真的快沒米了。王永慶這時說:“在這個本子上記著你們家吃米的情況,這樣你們家就不需要親自跑到米店去買米,我們店裏會提前送到府上,你看好不好?”顧客當然說太好了,於是這家顧客就成為米店的忠誠客戶。後來,王永慶自己開了一個米店,因為他重視服務,善於經營,生意非常的好,後來生意越做越大,成為著名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