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問題出在哪裏,然後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員樣協。
(5)營造開放的交流氛圍
在團隊中,我們一定要讓團隊成員彼此互通消息,營造開放的交流氛圍,千萬不要隱藏信息。
在很多酒店,知道營業目標的永遠都是領班,那麼,作為領班,我們要把自己和團隊成員捆綁在一起。“小張、小李、小王,這個月我們班組的績效是每天要完成2萬元的營業額,我們一定要相互幫助,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我們應該通過開放的交流,讓員工提高互相協作的意識,甚至可以把2萬元營業額的目標平攤到每個員工身上。這時,我們會發現,員工們會互相激勵,努力工作,用心地想怎麼完成任務。
當然,最關鍵的是客人信息的傳遞。現在,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如果小張有一個大客戶,他不會把這個客戶的信息跟小李說,因為他怕別人把這個客戶挖走。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客戶不是某個人的,而是企業的,是團隊的,員工之間隻有相互交流客戶信息,才能很好地為客戶服務。
“前天我接待了一位張先生,他個子很高,愛好XX,最喜歡靠窗而坐,喜歡喝白酒,喜歡吃甜的,不喜歡吃辣的……”類K這樣的信息,我們的員工跟大家反饋過嗎?
‘‘易”家之畝:客戶不是某個人的,而是企業的,是團隊的,員工之間隻有相互交流客戶信息,才能很好地為客戶服務。
案倒
有一次去一家餐廳吃飯,在門口等了三五分鍾,朋友還沒來,我便對迎賓員說:“小姐你好!待會兒我有個朋友會過來,他姓張,你能不能把他帶到我的包間?我的包間是牡丹亭。”迎賓員回答:“沒問題,請問先生您貴姓?”我說:“我姓易。”“易先生您放心吧,一會兒我一定把您說的這位張先生帶到您的包間。”我很高興,說了聲“謝謝”就進了包間。
可是不到五分鍾,我朋友打電話給我:“哥們,你在哪兒呢?我現在在餐廳門口。”“迎賓員沒帶你過來?”“沒有,我剛才問迎賓員,易先生在哪個包間,他們說不知道。”我一聽心裏很不舒服,心想:剛才那位小姐還答應得很好,怎麼這會兒就不知道了?
等趕到前廳,我看到的是另一個迎賓員,於是問:“剛才那個迎賓小姐去哪兒了?”“好像去洗手間了。”“去洗手間了?那我跟她說的事,她告訴你了嗎?”“什麼事?”
這時,剛才的那個迎賓員回來了。我問道:“你怎麼沒有告訴你同事,我在包間等我朋友?”她回答:“我以為你朋友這會兒還到不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這位迎賓員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沒有傳遞信息。她沒有傳遞信息的意識和概念。一些酒店有這樣的要求和規定:賓客的信息在迎賓環節就要做好記錄,然後跟下一環節交接好。
第二,缺少協作意識。她也許在心中想:我一會兒就回來,這個客戶既然是我盯著,我就負責到底吧。她的想法是很好,但是她忘了請求別人幫助,忘了跟同事協作。
第三,缺乏責任意識。“我以為……”,這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表述,是在推卸責任。
不過,我們這裏主要是講協作。貝工們為什麼不會匕互通%息,為什麼不能互相幫助?原因就是沒有協作的意識。酒店員工如果不懂得傳遞信息,做不好協作,是留不住客人的。因此,營造開放的交流氛圍,才能讓員工互相幫助,才能讓員工進一步地認識客人、了解客人、服務於客人。
(6)培養員工換位思考的習慣
在海底撈,我們會發現它的氛圍永遠都很好,因為它的員工永遠都在互相幫助、相互協作。傳菜員走到前廳時,總是會注意一些問題,比如桌上有沒有不用的杯子需要拿走、有沒有碗碟需要更換,客人還需不需要餐巾紙,火開大了還是小了,等等。
可見,他們一心想的是客人需要什麼、怎麼幫助客人。那麼,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想法?
有一幅漫畫。一條船上坐了幾個人,船尾出現了一個小漏洞,水不停地往裏灌,有個船員拿了個器具連忙過去舀水往外倒。這時坐在船頭的兩個船員悠閑地說了一句話:“還不錯,洞不在我們這邊。”
這幅漫畫告訴我們,大家在一條船上,一榮倶榮,一損倶損,“洞不在我們這邊”的想法是很愚蠢和可笑的。同樣的道理,在一個團隊中,我們就是一家人,大家分工不分家,要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