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開誠布公聲情並茂——領導者談話與演說的藝術(1 / 3)

——領導者談話與演說的藝術

身為領導者,無論參加什麼層次的交往,都是有“聲”的活動;無論進行哪個範圍的溝通,都是有“情”的交流。在領導交往活動中,談話、演說、報告、致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這些交流方式都要求領導者開誠布公,並做到聲情並茂。如果說儀容儀表塑造著領導者的外部形象,那麼,口才談吐則彰顯著領導者的內在素養。

一、領導者談話的藝術

在領導工作中,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為了能夠在人際交往中很好地表達思想、溝通感情,領導者必須很好地掌握談話與演說的藝術。

1.領導者高水平說話的基本要求

領導者在工作中的說話,最能體現他的思想水平和藝術水平。

古人曾說“言為心聲”。語言的正確與否、感染力強弱如何,主要取決於說話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道德情操。然而,講究說話的藝術也十分重要。表達同樣的一個思想,說話藝術水平不同的人,獲得的效果大不相同。因此,一個精明幹練的領導者,都講究運用語言或說話的藝術,善於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文化修養、道德情操和待人處事的修養,通過正確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化作真正的“心聲”,去觸發他人的心靈,激起感情的共鳴。

富有藝術性的說話,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方麵的要求:

(1)情理交融,以情感人

人生需要真情的溫暖。心靈的呼喚,離不開感情作媒介;思想的共鳴,也需借友愛去撞擊。情不達、理不通,感情相悖,即便金玉良言,也免不了會變成好雨澆在石頭上。因此,領導者說話應該情理交融,理達情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以事論理,寓理於例

俗話說“擺事實,講道理”,這說明在談話時,“事”和“理”不僅缺一不可,而且應融為一體。沒有思想,談話就意味著失去靈魂;然而沒有事例,談話就會流於空泛。

“寓理於例”的“例”一般說來,應該具備新、近、精、切、實五個特點。新,就是引用事例要有時代特色;近,主要指所說事例在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多用大家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精,就是要有典型意義,談話要選用最有分量、最有說服力的事例,以增強效果;切,即切合觀點,要選用對說話觀點最有借鑒價值的事例;實,就是真實準確,確有此事,道聽途說、無中生有的引例方法,隻能有損於談話效果。

(3)開誠布公,促膝談心

談話即是談心。觸機而發,談笑風生,促膝相論,往往比開一席會的效果要好得多。談話應該推心置腹,最理想的是達到心心相印的境地。白居易說過:“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談話不同於演說,它要求“理”尚往來,各抒己見,允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平等協商中統一認識。如果隻是我講你聽,我壓你服,就談不上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促膝談心,就是要求談話雙方麵對麵,便於察言觀色,把握對方的心理,氣氛輕鬆平和,毫無拘束。

(4)迂回曲折,善於巧說

說話,有直說和巧說之分。“直”是指真誠相見,肝膽相照。“巧”指的是談話藝術的巧妙。巧說常能給人以出人意外、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感覺。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巧說:

①歸謬法。欲指出對方之謬,不妨先假定對方虛假的論題為真,然後從這個論題引申推導出更為荒謬的結論,以達到推翻對方觀點之目的。

②迂回法。欲西先東,欲進先退,避其鋒芒,迂回誘導。

③激將法。刺激領導者自尊心,以使之受到激勵和鞭策。

(5)剛柔相濟,軟硬兼施

說話,有時像火,有時像水。前者剛氣激越,後者柔情一片。剛柔相濟,就表現出了說話的藝術性。剛和柔,各有妙用,不可偏廢。談話的剛與柔,應根據對象的性情而定,或剛或柔,當從某種心理的特殊性出發,以具體性格的條件為轉移。

說話之剛,絕非簡單粗暴的訓斥和肝火旺盛。耳提麵命、頤指氣使,不是一種積極的談話方式;說話之柔,也絕非違心的迎合。甜言如同用藥治病,必須依病人身體狀況和病情輕重來開處方。當剛則剛,宜柔且柔。

2.眼、手、態度與談話內容相配合

領導者一場富有藝術性的談話,不僅要善說、會聽,而且還要善於用眼、手、態度等與談話內容相配合。

(1)眼神的配合

領導者談話時,應配合以準確的目光。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心中的喜、怒、哀、樂都會從眼神中表現出來。因此,在與別人交談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與自己心裏的真實意圖相一致。目光凝視,會使人感到你在聚精會神;目光鋒利,會使人感覺你心有警戒。因此,應該借助目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談話中,目光的方位也很重要。一般來說,在一場心平氣和、商討式的談話中,目光應注視對方的眼睛或頭部,但不要死死地盯住對方的眼睛,那樣會使對方感到窘迫。注視對方的眼睛,應做得輕鬆自然。如果兩個人在室內麵對麵地交談,兩人的目光距離應該是一米至兩米半。這時看對方,目光可在對方胸部以上,頭頂上方五公分以下,兩肩外側十公分以內的範圍裏比較好。談話時,目光高度要恰到好處,也就是說要適中。談話時,如果一個人坐著,一個人站著,那麼,兩個人的目光,一個仰視,一個俯視,就會在心理上給人造成一種不平等的感覺。一般來說,在交談時應把目光放在對方目光的同一水平上。

(2)手勢的配合

手勢是一種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與他人談話時,為了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富有表現力的手勢,這樣可以加強語言效果。但手勢不宜過多,也不宜重複。過多了,顯得指手畫腳不穩重,會惹人討厭;反複做一個同樣的手勢,則顯得單調、乏味,缺少藝術性。

在做手勢時應注意,當講到自己時,不要用手指指著自己的鼻子尖,而應將手掌按在自己的胸口上,這樣顯得端莊、大方、謙虛、斯文;講到別人時,不可用手指指著別人。尤其是要注意,在談話時,切忌伸出食指向對方指指點點,這樣的手勢極不禮貌,因為它表示的是對對方的輕蔑與瞧不起。無意的指點,也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如果手腕舉得高些,指向某人的臉,問題就更加嚴重。

在與他人談話時,有人常有撚指頭的動作,即用手的拇指彈出“叭叭”的響聲。它表示的意義比較複雜,有時是表示高興;有時是表示對對方所說的話感興趣或完全讚同;有時則是某種輕浮的動作。因此,撚指要慎重一些。一般來說,在與不太熟悉的人交談時,不要撚指頭,否則,會使人感到你沒有修養。

(3)態度的配合

談話時的態度對談話的效果至關重要。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態度,如漫不經心、認真負責、猶猶豫豫或充滿自信等態度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

在談話中,領導者正確的態度是真誠、平易、穩重、熱情、有禮貌,其中,以真誠最為重要。開誠布公,講真心話,才能令人信服,才能產生相當好的效果。如果嘴裏誇誇其談,說得天花亂墜,而心裏想的卻是另外一套,那麼一旦被對方發現,就必然使人感到厭惡。

談話中,不良的態度是傲慢、虛假、慌亂和冷淡。傲慢,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虛假,會使人失去信任;慌亂,會使對方低估你的能力;冷淡,會使人感到不親切。

總之,一場成功的具有藝術性的談話,談話者必須講求眼、手和態度的配合。

3.領導者聆聽的技巧

談話,總是雙向性的,既有自己的說話,也有對方的說話。因此,領導者在與他人交談中,不但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應善於聆聽對方的談話。一席成功的談話,其藝術性不僅包括說話的藝術,而且包括聆聽的技巧。

領導者在聆聽對方談話時,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主動積極地傾聽

即對對方的意見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並且積極努力地去聽、去了解對方。如果有不明白的問題,應及時地問清楚。但是,在表現出自己極大興趣的同時,又不好太過表現自己。每當對方說什麼,如果你都表現出自己很了解這方麵的情況,好像自己無所不知,那麼,一方麵會導致對方不把自己全部的話說完;另一方麵還會引起對方的不快,他會覺得你自以為是、不平等待人。

正確的做法是,在對方說話時全神貫注地聆聽,這樣對方就會感覺到你對他的說話特別感興趣。在對方說話時,尤其不要做無關的動作,如果東張西望或低頭做自己的事情,就會給對方造成你不耐煩聽他說話的感覺,從而使對方產生反感。

(2)不打斷對方的說話

有時,談話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實質的,應該讓對方有時間不慌不忙地把話說完。即使對方為了理清思路作短暫的停頓,也不要打斷他的話,影響他的思路。尤其要注意,不要未等對方把話說完就打斷對方並匆忙作結論。一個善於交談的人,應該努力弄懂對方談話的真正意圖,完全把握他的意思。

(3)要去體察對方的感覺和注意語言以外的表達手段

一個人感覺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導他的行為。體察對方的感覺是指將對方所說的話的背後的情意複述出來,表示了解和接受他的感覺,這樣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在體察對方感覺的同時,還要注意對方語言以外的表達手段。一個人所要表達的內容,並不一定都在他的話語中,因此,要注意對方說話時的聲調、情調、態度以及表情、手勢等,以便充分了解對方的本意。

(4)不必介意對方談話時的語言和動作特點

有些人談話時常常帶口頭語或做一些習慣動作。對此,應不必介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應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談話的內容上。

(5)要抓住對方的主要思想

善於聆聽的人,總是注意分析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問題的實質,避免造成誤解。必要的時候,可以簡要地複述一下對方的談話內容,並請他糾正。這樣將有助於對對方談話內容的準確理解。

(6)與人交談時,要注意情感的冷靜

一個善於聆聽的人,總能控製自己的感情。過於激動,無論是對講的人還是對聽的人來說,都會影響表達或聽取的效果。

(7)要使思考的速度與談話相適應

思考的速度通常要比講話的速度快若幹倍,因此在聆聽對方談話時,大腦要抓緊工作,勤於思考分析。如果對方在談話時,心不在焉,不動腦筋,以致記不住對方談話的內容,不得不讓對方再予以重複時,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影響工作效率。

4.特殊性談話中的說話藝術

以上所述,均是一般性談話中所要講求的藝術。而對於一些特殊性的談話,如爭執與論辯、回答無禮、非難或棘手提問等,還需要講求特殊的談話藝術。

(1)爭執與論辯的藝術

領導者在工作中或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遇到相異於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行事之道的不同,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與評判的不同。這些程度不同的差異往往會引起與他人之間的爭執與論辯,任何領導者都應正視這個問題。

能不能使爭辯最終成為一種愉快的、平和的思想交流,取決於爭執和辯論的藝術。在一場積極的爭辯之後,對方表示“心悅誠服”、“心服口服”,則證明這種爭辯是有意義的積極爭辯。因為在爭辯之中講究了爭辯藝術,才實現了爭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