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提升自己——做個落實高手就要不斷學習(1)(1 / 3)

要想成為一名落實高手,首先要具備能力。如果你想有能力,就要善於學習。在形勢瞬息萬變的今天,惟有不斷地學習,你才能有競爭力,隻有不斷鑽研,才能始終把任務執行與落實到位。

落實,須不斷“充電”

“職場如戰場”,想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到人才市場去試一試吧,現在的流水線工人都需要“一技之長”了。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幾年經驗,也許在競爭對手麵前早已經不堪一擊。

我們都知道,要使手機正常使用,電池提供充足的能源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不難看到,現在不少手機都隨機送“一充兩電”。人性化的提示,“你的電量不足,請及時充電”。其實,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同樣需要不斷“充電”。

“每天我都忙的要命,哪還有時間去充電啊。”現代人忙,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理由,但不排除有時候是在瞎忙。你有“工作安排的日程表”嗎?你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嗎?你有充電的“學習計劃”嗎?很多人平時工作充實、生活富足,這些東西卻往往是“三缺一”。就算有,“你認真執行了嗎?你落實到每分每秒了嗎?”三分鍾熱度,朝令夕改,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前功盡棄。

“職場如戰場”,如果你想掂量一下自己幾斤幾兩,就到人才市場去試一試吧,現在的流水線工人都需要“一技之長”了。自己在學校學的基礎知識,在工作中積累的幾年經驗,也許在競爭對手麵前早已經不堪一擊。

當我們在一種崗位工作了幾年後,對工作的新鮮感,好奇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磨礪得蕩然無存,每日的工作隻是循規蹈矩地重複,大多數人都會不可避免地開始了職業“疲憊期”。這時很多人都將麵臨一個痛苦的抉擇,是繼續,還是放棄。

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停下就意味著被超越。如何保持一種優勢呢?充電成為必然。人人都應該自覺不斷地“充電”,這個社會的動能必然強大。知識的快速更新加大了人們的學習負擔,要生存就得不斷“充電”。

同時,這種生存競爭也是技術進步的推動力。人人的動能都處於飽和狀態,科技就會飛躍,科技的飛躍又促進了這種競爭。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世界上每天每時都有新知識產生,前幾年是尖端的東西,轉眼間就會成為明日黃花。就比如計算機技術,芯片更新速度十幾個月一倍,相應的硬軟件技術也日新月異。你如果還是前幾年的水平,當然不夠用。即使你不去讀博士,也得進短訓班。要想保住飯碗,就必須不斷“充電”。單憑原有的舊知識坐吃山空根本不行。

因此,讀書學習也是謀生的一部分,是生存發展的需要,是一種必需的“消費”,也是一種個人“投資”。高科技人才是這樣,做一般技術工作的,如公司裏那些分管打字收發的秘書也是這樣。因為科技的發展進步、技術的更新像鏈條一樣,是互相牽動的,哪一個環節落後都不行。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要想自己的位置不被別人取代,我們就要時刻不忘充電。既要不斷讀書學習,也要善於從身邊的人身上發現閃光點,提升自我。

一次,李寧和同事張樂一起出差。因為業務密度太大,李寧總處於暈暈的狀態,疲於應付每天的工作。回來之後,另一位同事問起哪家單位什麼情況。這些李寧經手的事情他自己根本沒有印象。而令李寧非常吃驚的是,同事張樂,他居然清楚地記得每家單位在哪個地方,他們接觸到的那些單位的分管老總、會計、出納叫什麼,他們的業務情況如何。當時李寧真的很吃驚,吃驚到懷疑自己的智商、記憶。於是他對張樂刮目相看,時常與他交流。

還有一次出差,領隊的是一個與李寧同時進單位的,比他小的男孩,精精瘦瘦的,李寧沒太上心。後來他偶爾注意到男孩的筆袋。那是一個裝得滿滿當當的筆袋,裏麵放著各種文具:筆、橡皮、眼藥水等,擠得滿滿的,吸引他注意的是,他的筆袋裏那麼多東西,卻擺放得很整齊。想想.自己的包,雖然總崇尚名牌,但裏麵永遠是雜亂的。想拿出一個東西,必須得費力在裏麵又掏又摸又找。雖然身材不高大,目前經濟條件也並不很優越,但男孩的衣著總是很整潔得體。於是李寧知道,這是一個很有條理、邏輯性很強的男孩,後來還發現他是大家公認的電腦高手,而且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就是在這樣的不斷學習中,李寧越來越優秀。工作中要處處留心,看到與別人的差距,並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地學習充電,自然可以讓你的工作落實得更為出色,成為業界行家。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肯擠,總是有的。讓我們在忙忙碌碌中抽出一點時間去充電吧。如果趁著年輕的時候不去學習,不去充電,等到我們歲數大了,頭腦精力不足的時候再想努力,那時真的是力不從心,也許一切都太遲了。

學習會帶來工作上的進步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決定於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每天都努力學點新的東西,這樣你的生命才在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