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唇亡則齒寒:危機其實是機會的代名詞(2)(3 / 3)

危機管理對於管理者來說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任何企業的良性發展都離不開健全的管理機製。在危機管理當中常常被提及的一個詞就是“危機公關”,它是指應對危機的有關機製,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壞性和緊迫性等幾個特點。對國家、對企業還是對個人,“危機公關”的作用都不容小覷。危機二字中既有“危”也有“機”,公關的目的是要實現二者的轉化,簡單說,就是要從危到機。此外,危機公關的策略也很重要,但將就策略關鍵還在於當事人對待險情的態度。對企業來講,轉危為安是管理者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積極態度。就危機本身來說就是個很大的風險,換個角度又會發現可能是一個絕好的機遇。就譬如金融危機,總會有一批企業受到很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同樣也會有另外一部分企業,甚至是一些新興的企業在這樣的風暴中迎頭而上,迅速崛起。所以說化危機為良機的課題實在很值得研究,下麵就介紹一些策略供管理者參考。

第一,在危機麵前尋找突破口。

危機常常是不可預料地就出現了,這是無法人為阻止的。不過危機降臨時,有些人選擇了逃避,在危機麵前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做出一些錯誤的決策,另外一部分人卻能正麵迎上去,靠自己的勇氣和決心迅速行動起來,找到突破口去突破危機,並在危機中尋找良機,讓自己的事業更加迅速地發展起來。

1945年,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美國銀行曾經紅極一時,它由艾曼迪奧?彼得?吉安尼尼一手創辦。1906年,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發生過一場很嚴重的地震,很多建築物在那時倒塌,整座城市都變成了廢墟,且蔓延著火苗。地震發生時,吉安尼尼正在聖馬特奧市,得知了地震的消息之後,他就匆匆坐上火車趕到了舊金山,之所以如此匆忙隻因為他剛剛在舊金山創辦了一個意大利銀行,他想盡快知道自己的銀行是否因為地震受到影響。舊金山當時的情況非常混亂,人們紛紛想逃離舊金山,隻有吉安尼尼一個人卻逆著人群,經過幾個小時的艱難行進,終於到了自己的銀行大樓。在他到達的時候,火勢已經蔓延到了銀行大樓,他迅速下令指揮員工取出了銀行裏的現金,又匆匆返回了家裏。

地震的第二天,舊金山的銀行家聚集在一起商議對策。不少銀行家都認為,舊金山市在地震之後的一段很長的時間裏必須暫緩對放貸業務。隻有吉安尼尼不這麼認為,他反倒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舊金山市的放貸業務應該在第二天趕緊重新開張,他甚至大聲喊道:“這個時候是我們重建舊金山的最佳時機。”

之後,吉安尼尼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行動了。地震後沒多久,不少企業都遭受重創,小企業在這個時候想趁機發展自己的事業,不少人開始找到吉安尼尼的銀行做借貸業務,吉安尼尼也很慷慨地把錢貸給了這些小企業。作為回報,企業也把自己的流動負資金存進了吉安尼尼的銀行裏。舊金山經過一段時間的重建之後,漸漸從弄個地震的傷痛中走了出來,慢慢恢複到了以前的井然有序的景象,經濟也隨著有了較大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吉安尼尼的銀行有了越來越多的客戶,越來越多的企業來找企業來找他借貸,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盈利資金存進了他的銀行。伴隨著一筆筆款項的出入,吉安尼尼的盈利不斷增加,銀行有了越來越多的分行,直至最後意大利銀行的業務遍布了整個加利福尼亞州,並改名為美國銀行。

美國銀行的事例說明,地震所帶來的災難是無法預料的,這也使得眾多的銀行家普遍認為在舊金山投資的風險太大,隻有吉安尼尼卻毅然堅持了自己的觀點,他懂得把危機化為自我銀行發展的良機,還在其中迅速將自己的事業推向了高峰。通過美國銀行的事例說明,吉安尼尼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敏銳的商業頭腦,讓自己的事業在他人看見的危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也看到他在危機麵前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決心。

要將危機轉化為良機,找到突破危機的突破口是關鍵的一點。這個突破點才是讓自己走出困境,發現更廣闊天地的那扇門。

第二,換位思考,以便找到新的理念和方法。

俗話說得好:“條條大道通羅馬。”成功的道路也不僅僅隻有一條可以走,此路不通,可以換種思維,換條路走走試試。中國不是還有句古話:“天無絕人之路”嗎?管理者在追求企業的成功時也不能把自己局限起來,應當放開思路,靈活地規劃企業的發展道路,讓企業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和更多努力的方向。

英特爾公司的發展就說明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