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木桶定律:不要做最短的那塊木板(1 / 1)

個人或組織的成長都局限於“短板”。個人的“短板”能力會減緩你前進的步伐,團隊的“短板”成員會使整個團隊的發展受到限製。作為個人,補長短板,才能進步;作為組織,需要的是全體成員都努力提升自己,以提升團隊整體執行力。

從一個初出茅廬、莽莽撞撞的職場新人成長為一名成熟穩健、廣受歡迎的記者,彼得 ·詹寧斯經曆了一個把自己的短板拉長、擺脫組織短板的過程。

年輕的彼得 ·詹寧斯成為美國 ABC晚間新聞主播的時候,大學都沒有畢業,當時他就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把事業作為自己的教育課堂。但當他做了三年主播後,覺得采訪能力的不足將阻礙他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時,毅然決定辭去人人羨慕的主播職位,決定到新聞第一線去做記者工作。在此期間,他在美國國內報道了各個方麵的新聞,並且成為美國電視網第一個常駐中東的特派員,後來他搬到倫敦,並成為歐洲地區特派員。

經過這些曆練後,他重又回到 ABC主播台的位置。

短板說法來源於“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指一隻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如此看來,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隻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根據這一結論,“木桶定律”還有三個推論:

其一,隻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夠高,木桶才能盛滿水;如果這個木桶裏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裏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其二,比最短木板高的所有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高的部分越多,浪費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短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徑。

對這個理論,初聽時你或許會懷疑,最長的怎麼反而不如最短的?繼而就會表示理解和讚同。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水的界麵隻能與最短的木板相平齊。

根據“木桶定律”,作為團隊的一員,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不做組織的短板,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善於發現自己員工中的“短板”,並改造短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應該注意的是,組織的短板並不隻是那些表現平庸的員工。即使你是優秀者,如果不能服從團隊的安排,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一味強調高待遇,而不能與其他成員融為一體,同樣無法為團隊整體的執行力發揮最大的作用,也就成了團隊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