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常常會有一些重大決策沒能很好地落實到位,一些重要政策在落實過程中打了折扣,一些重大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進展緩慢等現象,究其原因,往往都是因為方向不明、方法不對、不夠細心、責任不清,等等,導致了落實不到位,結果大打折扣。
廣州一個家電製造公司曾發生過這樣一起“事故”:3號車間有一台機器出了故障,經過技術人員檢查,發現原來一個配套的螺釘掉了,怎麼找也找不到,於是隻好重新買。
在購買時,采購員發現市內多家五金商店和大型商場都沒有那種螺釘。幾天很快就過去了,采購員還在尋找那種螺釘,可是工廠卻因為機器不能運轉而停產。於是,公司的管理者不得不介入此事,認真打聽事故的前因後果,並且想方設法地尋找解決辦法。
在這種“全民總動員”的情況下,技術科長突然想起聯係機器生產商。打電話過去說明情況後,對方告訴他:“你們那個城市就有我們的分公司啊。你聯係那裏看看,肯定有。 ”
聯係半個小時後,那家分公司就派人送貨來了。問題解決僅僅花了半小時,可是尋找哪裏有螺釘,就用了一個星期,而這一個星期公司已經損失了上百萬元。
采購科長事後調查發現,一切的根源竟然是因為技術科的工作人員沒有寫上機器生產商的聯係方式,而其他部門也沒有人詢問。
執行是根本,員工應該把行動真正落實到位。落實有六個關鍵,要將任務落實到位,六個關鍵缺一不可。案例中的家電製造公司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麵,我們可以從落實的六個關鍵來分析。
1.鎖定目標:
隻有專注於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才會得到它。當我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並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對照時,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進速度和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家家電製造公司的采購員目標是明確的,那就是買到配套的螺釘。
2.方法為王:
方法是提升企業落實力的關鍵。要讓企業的戰略和經營理念落到實處,要提高自己的執行能力,員工就應當樹立主動找方法的意識,更要善於找方法。家電製造的采購員隻是一味地想要購買到螺釘,卻沒有用正確的方法,最後耽誤了企業的生產大事。
3.行動至上:
落實任務當推崇行動至上的原則。家電製造公司的采購員雖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了,但沒有找到正確的行動方法,也就是執行不到位。
4.細節製勝:
執行缺少的不是雄韜偉略的決策者,也不是各類要求、規則,而往往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以及他們對要求、規則不折不扣的執行。該家電製造公司的采購員沒有先聯係生產商,原因就是技術科的工作人員沒有寫上機器生產商的聯係方式,這樣一個小細節,讓機器的修複推遲了好幾天,讓公司損失了上百萬元。
5.團隊合作:
一個團隊的執行力,不僅取決於每一名成員的能力,更取決於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均衡、緊密地結合成一個強大的整體。該家電製造公司缺少的就是這種團隊協作的精神。在購買螺釘之初,並沒有人想到直接找技術科詢問,技術科的員工也沒有主動協助。“心不往一處想,勁沒往一處使”,自然不能保證團隊形成最大合力。
6.結果導向:
結果導向首先強調的一個要素就是站在結果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是結果導向的核心。對結果負責,這就是結果導向,也是落實工作的根本要求。家電製造公司員工缺乏負責任的精神,最初各部分人員並沒有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落實肯定也就不到位。
工作中,掌握好落實任務的幾個關鍵所在,才能戰勝困難,圓滿完成任務。
第十五章 從“我”到“我們”激活團隊執行力
在這個講究效益的年代,真正優秀的員工不僅要有超人的能力、驕人的業績,更要具備團隊精神,為團隊整體執行力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與團隊相匹配,是執行型員工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