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誇獎後緊接著詢問。如:“您真是又漂亮又時尚,您看這台筆記本又輕又薄,非常適合您的形象和氣質。”
(3)代表第三者表達誇獎之意。如:“我們總經理要我感謝您對本公司多年來的照顧。”
人是有情感的高級動物。情感是人的心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對他人和外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產生的內心體驗。這種內心體驗具有情境性和直接性。情感的產生則需要外界的刺激,據研究發現,飽含真情實感的言語是喚起情感的一種最具神力的武器。運用真情的言語策略,可以順利促使雙方產生情感共鳴,使關係融洽,形成良好的交際氛圍;可以較快地促使雙方強化相應的感性認識,形成並鞏固某種態度傾向和觀念信仰;可以有力地推動人們將某種行為動機付諸實施,並作出積極的反應,這就為讚美的有利作用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真誠的稱讚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起著巨大作用。”
讚美的錯位主要源於我們自己的言不由衷。當一切的表達來源於我們內心最樸實而真切的感受,再平淡的讚美也會扣人心扉。
讚美並不等於拍馬屁
讚美是一種說話的藝術,運用得當,會使被讚美者心情愉悅;而作為讚美者自己,也能從讚美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但是,在這裏我們需要弄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讚美與“拍馬屁”究竟有什麼不同。讚美是否就是“拍馬屁”?怎樣才能讓自己對他人的讚美不變成“拍馬屁”?
真誠的讚美與“拍馬屁”的最大區別就是:你的讚美是否發自內心。正常的讚美是發自於內心深處的一種“美感”,一種衝動,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但是拍馬屁不同,它並非是發自內心地對另一個人讚美或認可,而是基於內心早已存在的一種目的,一種對眼前或日後能獲得“回報”的投資。“拍馬屁”者在“讚美”他人的時候,臉上雖然會眉飛色舞,但卻總有幾分不自在;他的言語盡管是甜蜜蜜的,但他的內心其實卻是一片冰冷。他在讚美一個人的時候,心裏想的可能隻是如何順利辦完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如何獲得自我滿足。
真誠的讚美與“拍馬屁”還有一個區別就是:真誠的讚美是實事求是的,是有理有據的;而拍馬屁卻常常是憑空捏造的,無理無據的。
一個真心想讚美別人的人,在讚美時,會非常有針對性和分寸,知道哪些是謳歌,哪些是提醒,哪些是反對。在他們看來,真正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完美,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因而他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根本不會用“最最”等類似的文字,也不會用“他是完美的”、“沒有缺點的”等措辭來評價一個人。而“拍馬屁”者會無事生非,喜歡用一些詞語將讚美的東西擴大任意倍,大放厥詞。喜歡將大事特誇,小事大誇,無事也要誇。如此的讚美,你會喜歡嗎?你能接受嗎?
一句讚美的話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讚美不等於拍馬屁,讚美是一門藝術,要想滿足人們對於讚美的渴望,我們需要把握下麵幾個小要點。
1. 讚美的內容要具體
讚美要具體,不能含糊其辭,否則可能會讓對方感到混亂和窘迫。讚美越具體,說明你對被讚美者越了解,也更容易讓對方接受你的讚美。
2. 讚美要實事求是
真正的讚美,是有根有據的。如果言過其實,或言不由衷,也就可能會變成“拍馬屁”了,對方也會懷疑你的真實目的。唯有實事求是地去讚美他人,才能抓住對方的心,才能獲得對方的好感,改善人際關係。
3. 讚美要恰如其分
真誠的讚美應該是恰如其分的,不空泛,不誇大,不含糊,具體,確切。而且,所要讚美的事情也並非一定是大事,即使是別人的一個很小的優點,隻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讚美,就不屬於“拍馬屁”。
讚美的目的是要對對方表示一種肯定和欣賞,讓對方能從我們的話中領會這些含義。然而若是讚美不當,就如同隔靴搔癢,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更像“拍馬屁”,引起對方反感。當我們的讚美正合對方心意時,會加倍成就他們的自信感。這的確是感化人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改善和優化我們人際關係的關鍵所在。
讚美會令對方產生好感,從而使相互之間的關係融洽,這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銷售員應該明確一點,讚美並不是拍馬屁,讚美也不等同於阿諛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