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一進店門,就把貨物說得一無是處
有的顧客非常沒有修養,看見自己不喜歡的馬上說出口,也不管店裏是否還有其他的顧客在選購商品,甚至把滿屋子的商品說得一無是處。這個時候店員應該怎樣應對這樣讓人頭疼的顧客?
很明顯,顧客的行為已經讓店員憤怒了,但是以上的三句話,無論哪一句話脫口而出,都可能引發一場爭執。
如果顧客一進門,就把店裏的貨物說得一無是處,通常會氣得店員恨不得馬上跟他大吵一架,但是一個成熟的店員是不會那麼做的。這個時候,要想讓自己憤怒的情緒緩和下來,應該使用“轉移法”調控自己的情緒。
轉移法是一種調控情緒的常用方法,一般可以分為注意目標轉移法、思想轉移法和行動轉移法。
注意目標轉移法
當顧客把店裏的貨物說得一無是處的時候,店員自然而然地會產生憤怒的情緒,如果店員在這件事情上揪住不放,很可能演變成一場爭執。而采用注意目標的轉移,可以引起相應的情緒變化。比如,顧客喋喋不休地說商品這裏不好那裏不好時,如果我們依然麵對麵站著,將會越看對方越有氣。假如這個時候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其他的商品,或跟其他店員聊聊天,則可能使自己憤怒的心情平靜下來。
思想轉移法
店員常常因為顧客過分的做法想不通而生氣,如果一味想下去,就會越想越生氣。假如能想想別的問題,或者從另外的角度想想,則有可能從煩悶、氣憤中解脫出來。有人會因為一個顧客過分的行為而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憤怒中,這時,別人的勸慰可能都不起什麼作用。但是,如果店員自己能去思考一些樂於思考的問題,則可以投入新的思考活動,而暫時忘掉過分顧客的說辭和做法。
行動轉移法
我們常聽說“化悲痛為力量”,當遇見比較過分的顧客時,要做到“化憤怒為力量”,這就是行動轉移法的應用。如果店員覺得顧客簡直是無理取鬧,可能胸中的怒火一觸即發,這個時候應冷靜一下,去幹點別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另一項工作中,則可以減輕心中的那份憤怒。
85.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沒完沒了
麻煩的顧客雖然不多,但偶爾也會遇到。有的顧客就像天真的小孩子,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問,也不管店員忙不忙,不管自己的詢問到底有多大價值。這個時候應該怎樣應對這樣的顧客?
遇見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問的顧客固然讓人心煩,但是以上的三句話還是要斟酌好了再說,特別是最後一句“你是不是有病啊?”這樣圖一時口舌之快,很可能導致雙方謾罵起來。
店員每天麵對不同的顧客,每個顧客都會或多或少地進行詢問,店員幾乎每天都在回答相似的問題,想想就夠讓人乏味的。如果再有這樣一個顧客,從一進門就開始沒完沒了地問,店員可能為了自己的形象,盡力耐心地回答著,但是顧客的問題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真是讓人崩潰,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用言語調節情緒
說話的職能之一就是調節人的行為和情緒。可以用幾句話把一個人說得勇氣倍增,也可以一句話把一個人說得垂頭喪氣,當然可以一句話點醒顧客的過分言行。在銷售的過程中,忍無可忍的時候,可以用言語調節自己的情緒。把原本想提高的音調,都降下來。
使用意誌控製法
情緒的意誌特征因人而異。比如,悲傷時,有的人特別愛哭,有的人則很少流淚;歡樂時,有的人喜上眉梢,又說又笑,有的人卻喜在心頭,寡言少語;憤怒時,有的人大打出手,有的人卻十分克製。情緒表現上的這些差異,既有性格方麵的影響,也有意誌方麵的作用。作為店員,應當設置一些必要的情境,或者利用銷售中發生的事件,引導自己學會用意誌控製自己情緒的方法。
使用意識調節法
情緒是在認識的基礎上發生的,那麼,它必然同人的整個意識狀態有密切關係。意識要對情緒起調節作用,必須具備下述條件:首先,意識十分清醒,不被情緒彌蓋或紛擾;其次,意識有足夠的強度,因為情緒發作時,它必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強度,若意識不具有足夠的強度,就無法調節情緒,反而會被它彌蓋。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理智戰勝情感、還是情感戰勝理智的問題。店員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提醒自己保持理智,一定要理智處事。
86.已經是最低價了,還要最低價
顧客永遠不嫌商品便宜,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你不斷退讓,有的顧客還會步步緊逼,一直逼店員退到價格的底線,甚至還會要求:“你就說個最低價吧。”這樣的顧客幾乎讓人崩潰,此時究竟該怎麼辦呢?
店員與顧客的價格之戰,本來就是一場考驗心理承受能力的戰役,如果店員說出以上三句話,那就說明店員在這場戰役中失敗了。
已經給了顧客一個最低價,顧客還是不依不饒地要求最低價,這個時候,情緒控製能力差的店員可能會把貨物一摔,馬上讓顧客走人,然後自己坐在那裏生悶氣。其實,作為店員,做的就是整天麵對各種各樣顧客的工作,一定要修煉一張始終微笑的臉,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樂觀情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它能跨越困難,提升自己。同時樂觀情緒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也有益健康,因為它能減少人們的心理困擾,使身心的各項機能都能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