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繞過土星、木星之後,太陽的引力更是比地球大得多,它更有理由奔向太陽,而不應該停留在地球上空。
(二)月球比地球更為古老
令科學家難以相信的是:從月亮上采集來的岩石,90%以上的要比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還要古老。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從“靜海”帶回的第一塊岩石的年齡被測定為36億年,其他岩石分別是42億年、45億年和46億年,還有一塊竟然超過了53億年。
相比之下,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齡隻有37億年。而整個太陽係的年齡也不會超過50億年。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月球的形成不僅比地球早,而且比太陽係早。那麼,它到底來自哪裏呢?
(三)月球的塵土更是來曆不明
更大的難題出現在土壤分析上。對“靜海”帶回的土壤分析結果表明,它比周遭的岩石還要古老10億年。這簡直不成邏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塵土是它近旁的岩石風化而成。而且,月球是個死寂的世界,沒有地殼的動蕩,沒有風暴的驅遣,那麼,這廣闊的塵土層從何而來呢?給我們留下了新的謎團。
(四)月球是空心的嗎?
宇航員在月麵上設置了兩台地震儀,其靈敏度之高甚至能記錄到宇航員在月麵上的腳步聲。1969年11月20日,“阿波羅12號”奉命用登月艙的上半段撞擊月球表麵,隨即發生了“月震”。震動由小漸大,8分鍾到達最強點,然後振幅逐漸減弱直至消失,全過程約1小時,真可謂“餘音嫋嫋”,經久不絕。
此後,“阿波羅”多次製造月震,其中13號飛船製造的月震,持續了3小時20分鍾。參與觀測的地震學家無不麵麵相覷。這表明,月球上的震波隻是從震中向表層四周傳播,而沒有向月球內部傳播,就像撞擊了一口教堂的大鍾。這生動地說明,月球是一個表麵覆蓋著堅硬外殼的中空球體。
(五)月球堅硬外殼之謎
宇航員在“月海”進行了鑽探,鑽頭是人工合成的“黑金剛”,在地球上,幾乎不存在它鑽不透的物質,但是,宇航員折騰了許久,隻鑽進了75厘米。這叫所有的金屬材料專家大吃一驚。
帶回來的月岩標本顯示,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鈦、鉻、鋯、釔、鈹等等,這是人類已知的強度最高、最耐高溫的稀有金屬。把它們熔入岩石至少需要4000℃以上的高溫,但我們在月球上找不出這種高溫的來源。
(六)月球表層強烈的放射性從何而來?
“阿波羅15號”使用熱探測器時,出現了異常高的讀數。這表明在“亞平寧平原”附近有高溫熱流。一位月球研究專家看到數據後驚呼:“啊,上帝!這片土地馬上就要熔化了!”但事實上,月心溫度並不高,這些熱量是月球表麵的放射性物質發出的。問題是,這些熱核輻射材料(鈾、鉈或鈈)從何而來?
(七)月球上空大量水蒸氣之謎
最初幾次的月球探測表明,月球是個幹燥的天體。一位科學家甚至斷言,它比“戈壁大沙漠還要幹燥100萬倍”。但是,“阿波羅15號”卻在月球上空發現了麵積達259平方公裏的水蒸氣雲團。有的科學家爭辯說,這是美國宇航員廢棄在月球上的兩個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那麼小的水箱怎能產生這樣大的一片水氣呢?而且直至今日,我們在月球上還沒有找到水。
(八)月表玻璃狀物質之謎
“阿波羅”的宇航員們發現,月球表麵有許多地方覆蓋著一層玻璃狀物質,這表明,它曾受過高溫烘烤。問題是,這個“高溫熱源”從何而來?有人認為,是大量的小隕星撞擊的結果;有人認為,是一次猛烈的太陽耀斑爆發留下的烙印;還有人認為,這與核爆炸造成的效果相似,而且,這一解釋又與月球表麵的高核輻射性吻合。但是,月球上怎麼可能有核爆炸呢?
(九)月球磁場之謎
早期的月球探測表明,月球幾乎沒有磁場,可是從月球帶來的岩石卻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表明它被很強的磁場磁化過,這真叫科學家大惑不解。因為,如果月球曾有過磁場,那麼,它就應該有個鐵質的核心,但是,可靠的證據顯示,月球不可能有這樣一個核心。那麼,它的磁性從何而來呢?
(十)高密度物質聚集之謎
早在1968年,月球軌道探測器顯示,“瑪麗亞環形山區”地下有高密度物質聚集。當宇宙飛船飛越這些結構上空時,由於它們的巨大引力,飛船的飛行會稍稍低於規定的軌道,而當飛船離開這些結構上空時,它又會自動加速。經過探測和計算,這一地區下麵有一個重元素構成的隱秘結構,具有極高的密度,形狀像牛眼睛。至於到底是什麼東西,沒有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