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探秘未知的世界(28)(2 / 3)

為什麼“鬼火”在離地3米處晃動,驟然消失後又在其上方3米再度出現呢?這用卡皮查的理論不難解釋。這是因為在駐波的第一波腹和第二波腹處,連續發生火球的緣故。類似的,如果火球竄入居室,由於它擁有的能量特大而持續時間可能特短,所以,居室內的物品有的可能焚毀、熔融,而近旁的物品卻是絲毫無損;有的隻是被烤焦發黑,而沒有引發明火。

為什麼球形閃電能進入機艙呢?科學工作者認為,飛機本身是個金屬體,它在電場中飛行時,金屬表麵會因感應、摩擦而帶電。如果碰巧遇到球形閃電,在電力作用下,就有可能把火球引向機艙,並順著座艙裏的穿堂風移動。

飛機帶電後,表麵的電荷分布是不均勻的。機翼尖、天線“垂直安定麵”等尖凸部位電荷密度大,同時,它同附近空間的電位差也就特別大,所以,這些部位就容易遭受球形閃電的襲擊,而機身和人員卻得以安然無恙。

“反物質”和“矽粒子”

另一種學說認為,射向地球的宇宙塵埃中存在著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的反物質,它們進入大氣層後便與空氣中的電子衝撞而湮沒,電子湮沒時產生能量達511千電子伏的伽馬射線。目前,美國哈威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捕獲到具有這種能量的伽馬射線,這便是球形閃電出現的根源。

但是,根據報告,球形閃電的持續時間大都在1分鍾以上,而美國、蘇聯、歐洲、日本等國的科學家根據反物質湮沒原理,在實驗室裏人工製造的火球,其持續時間不過是1~3秒,無論在球形大小或持續時間上,都與自然界產生的火球相去甚遠。因此,反物質湮沒理論還不可能是球形閃電產生根源的定論。

2000年2月,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科學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宣布,他們可能已經徹底解開了球形閃電之謎,那些飄忽的球形閃電隻不過是正在燃燒的矽粒子。

他們認為,當土壤被雷電襲擊後,會釋放出含有矽的納米微粒,來自雷電襲擊的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儲藏在這些納米微粒中。這些直徑小於1/10微米的粒子連接成串,類似於細絲。球形閃電正是由這些細絲聚合而成,氣流則把它帶向空中。在一定的溫度下,這些微粒就會氧化並釋放出能量。矽粒子的性質十分活躍,燃燒速度卻相對緩慢,在燃燒的過程中矽粒子發出光線。

這個理論同樣能解釋球形閃電如何穿牆過戶問題。他們說,大多數房屋(尤其是舊房屋)在窗戶周圍及門邊附近都有裂縫,而由矽粒子細絲組成的球形閃電則行動靈活,隨著空氣的流動而四處飄移。因此,當空氣以穿堂風的形式通過門或窗縫時,球形閃電也應該能擠過裂縫,並且在另一邊恢複形狀。遺憾的是,科學家們尚未能在實驗室裏製造出這樣的球形閃電。

有關專家介紹,預防球形閃電的主要方法是關閉門窗,防止球形閃電飄進室內;萬一球形閃電進屋,千萬不要跑動,因為球形閃電一般會跟隨氣流飄動。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閃電,也不要亂動,可拾起身邊的石塊向外扔去,將球形閃電引開,以免誤傷人群。

月球:“太空船”假說之謎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也是人類唯一登臨了的天體。登臨之後,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困惑。

登月後的科學困惑

(一)月球的起源更加撲朔迷離

我們原以為月球是地球的兄弟(同源)或者兒子(分裂),但事實上什麼也不是。對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分析表明,它的成分和地球大不相同。地球鐵多矽少,月球鐵少矽多;地球鈦礦很少,月球卻鈦礦很多。更重要的是,月球上有六種元素是地球上根本沒有的,這就基本上排除了兩者的“血緣”關係。

那麼,它是不是被地球“俘獲”的外來天體呢?可能性也不大。因為,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1/4,這麼巨大的衛星在我們所知的宇宙中是絕無僅有的。太陽係最大的衛星是木衛3號,但它的直徑隻是木星的1/27。要想在宇宙中抓住這樣大的衛星,地球顯然有點力不從心。

其次,地球是近日行星,質量相對較小,外來天體進入太陽係後,首先將受到兩顆龐大的遠日行星—土星、木星的攔截,土星體積是地球的745倍,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引力比地球大得多。美國華盛頓的卡內基研究所的模擬試驗表明,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一個天然屏障,如果沒有木星的攔截,巨型隕石的不斷轟擊將會使地球千瘡百孔。而月球,怎麼可能穿過土星、木星的雙重堵截而徑直奔向了地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