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探秘未知的世界(29)(1 / 3)

幾組奇怪的數據

精明的科學家還在月球身上發現了幾組奇怪的數據。

數據一:

月球同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裏,太陽同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公裏,兩相比較,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的395倍。

又,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裏,月球直徑約為3400公裏,兩相比較,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直徑的395倍。

都是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由於距離抵消了大小,使得這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看起來,它們的圓麵就變得一樣大了!

宇宙中哪有如此巧合的天體?而且,兩個看起來大小約略相等的天體,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晚,分工明確,至少在太陽係中絕無二例。著名科學家艾西莫夫對此發表意見說:“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這裏。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數據二:

科學家謝頓在《贏得月亮》一書中提出:要使太空船在離地麵100英裏(約160公裏)的軌道上運行,就必須保持每小時18000英裏(28800公裏)的速度。同理,要使月球留在現有軌道上,與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必須對月球的速度、重量和高度進行精確的計算才行。

但是,誰在主持這種計算呢?

數據三:

地球直徑12756公裏,衛星月球直徑3467公裏,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徑6787公裏,它有兩個衛星,大的直徑是23公裏,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裏,最大衛星直徑5000多公裏,是木星的3.5%。

土星直徑120000公裏,最大衛星直徑4500公裏,是土星的3.75%。

所有近地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5%,但是月球卻大到27%,人們有理由懷疑,作為衛星,它是不是太大了?

數據四:

根據地球隕石坑測算,一顆直徑16公裏的隕石坑,其深度大約是64~80公裏,穿透深度約為直徑的4~5倍。

月球上加格林隕石坑直徑是約300公裏,依此類推,深度最少應該有1120公裏,但實際上卻隻有6.4公裏,穿透深度隻有直徑的2%。加格林坑是月球上最深的隕石坑,其他就可想而知了!為什麼會這樣?人們的一致認識是,它的確有一個堅硬的外殼。

數據五:

我們已經知道,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3克/立方厘米,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克/立方厘米,幾乎相差一半。

但是,宇航員帶回的月麵岩石密度卻為3.2~3.4克/立方厘米,而地球岩石密度僅為2.7~2.8克/立方厘米。

這就是說,月球的表層密度大大高於地球,而整體密度卻又大大小於地球,除了說明它有一個更堅硬、更厚重的月殼外,還說明它外強中幹,核心空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所羅門博士說:“根據月球軌道環行器的觀測……月球內部很可能是空的。”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球權威爾金斯博士在《我們的月球》中甚至確切估計:月球中有體積約2250萬立方公裏的空洞。

這些數據表明,月球的確不是一個平凡的天體!

月球“太空船”假說

1970年,蘇聯科學家柴巴可夫和米凱威新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假說,即月球是艘“太空船”。

他們認為,月球不是自然形成的地球衛星,而是一顆經過某種智慧生物改造的天體。它來自於太陽係之外,他們把它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後,有意地安置在地球上空。所有為我們所發現的月球神秘現象,都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內部的高等生物的傑作。

這個假說曾經被正統的科學界嗤之以鼻,但是,長期困擾科學界的“月球之謎”,比如:

時隱時現、長達幾百年之久的月麵輝光;在月球上空和月麵起起落落、來去倏忽的“不明飛行物”;也許比太陽係還要古老的、撲朔迷離的月球起源之謎;“外強中幹”的地質結構;特異的磁場、特異的物質聚集和來曆不明的放射性;以及隻可能出現在計算機上的各種數據巧合……等等,都可以在這一假說中得到有趣的解答。一些科學家認為,現在,我們可以來重新架構月球理論了:

首先,應該就現有的探測成果達成共識:月球是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