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探秘未知的世界(28)(1 / 3)

他家住在巴黎。有一次,一個球形閃電闖進了他家一個房間的壁爐裏,隨後又滾到地板上。它好像一隻蜷伏成團的閃光的“小貓”,滾到屋主人—學者的腳邊,似乎要和他玩耍一般。驚慌失措的學者,害怕得往後退縮,火球又魔術般地跟著他走,並升到了他的臉部附近的空間。學者竭盡可能地把頭側向一旁。火球發出劈啪聲飛上了天花板,進而轉向房屋的煙筒口飛去,這洞當時是用紙糊著的。火球從容地穿過了紙層,鑽進了煙囪。突然,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火球消失了,煙囪也倒塌了,滿庭院裏散落著煙囪的碎片。

曆史上最令人震驚的球形閃電發生在16世紀中葉,那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婚禮之夜,一個火球突然闖入內宮,將新婚的皇後迪亞納擊斃、燒死。

飛機上的不速之客

1977年8月9日和1980年6月5日,中國有兩架民航飛機遇到雷雨,兩次的情況大致相同:一個火球—球形閃電闖入飛機內,從前艙滾到後艙,最後一聲巨響,神秘地爆炸了。旅客們隻感到腳底下有些發麻,卻沒有一人傷亡。

1981年,蘇聯的一架“伊爾—18”型的客機從黑海之濱的索契市起飛,然後在1200米高的高空中飛行。

當時天氣晴和,雷雨雲遠離飛行線40公裏。然而,駕駛員突然驚奇地發現,一個直徑大約10厘米的球形閃電闖進了他的駕駛艙,他驚惶萬分,不知所措。突然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火球爆炸了,消失得無影無蹤。所幸的是,儀表機件似乎都沒有受損,飛機在照樣飛行。幾秒鍾後,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出現了,那個閃光的火球輕易地通過了密封的金屬艙壁,重新出現在乘客座艙。它在驚慌失措的乘客頭上緩慢地飄浮過去,到達後艙時一分為二,分裂成兩個光亮的半月形,隨後又合二為一,拚成個完整的球體,最後,帶著不大的聲音離開了飛機。

這時,駕駛員發現機上的雷達和部分儀表失靈,隻好就近緊急著陸。作地麵檢查時,發現在球形閃電進入和離開處—飛機頭部外殼板和尾部各有一個窟窿,但飛機內壁沒有任何損壞,艙內的乘客也沒有受到任何傷害。這不能不叫所有曆險者嘖嘖稱奇。

為什麼會有球形閃電?它神奇的能量來自何方?它究竟是什麼東西?與普通閃電到底有什麼區別?一般閃電隻能持續十分之幾到百分之幾秒,為什麼球形閃電的發光時間能從幾秒延伸到幾分鍾之久?它為什麼能保持球形並且能夠漂浮移動?為什麼有時惡意傷人,雷霆萬鈞?有時卻又秋毫無犯?

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科學界,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氮、氧化合物和“等離子狀態”

有人認為,球形閃電是由大氣中的氧和氮在閃電周圍經過特殊的化合而產生的一種奇特的現象。

1965年,蘇聯物理學家德米特列耶夫到奧溫加湖畔度暑假。8月23日傍晚,下了一場暴雨,他正在門樓前觀賞雨後景色。正在這時,一道閃電在天空掠過,一兩分鍾後,一個淡紅色火球閃現在他的眼前。那火球離地麵2米左右,向著他站立的方向緩慢地飄來,迸濺著黃色、綠色、紫色的火星,同時發出“噗噗”的聲響。當火球即將接近他時,又突然向上浮動,並且煞有介事地在他麵前停留了幾秒鍾,然後又悠悠忽忽地向遠方的森林飄去,在一棵樹上降落下來。這時,火球劇烈地迸發出火星,如同夜間放射的焰火,一陣炫目耀眼之後,火星與火球都熄滅了。

這時候,德米特列耶夫突然感到,火球經過之後,空氣格外新鮮。職業本能促使他立即撲向自己的背包,取出燒瓶,敏捷地收取了空氣樣品。經過化驗分析,空氣樣品裏含有大量的臭氧和二氧化氮,遠遠地超過了正常值。這說明,大氣中的氧和氮參與了某種尚未被人們掌握的化學反應。

但是,到底是因為有了球形閃電,才形成這種化學反應呢?還是因為有了這種化學反應,才形成球形閃電呢?

德米特列耶夫也回答不出。有的學者認為,球形閃電是空氣的原子或分子那樣的物質在發光,即空氣受到某種激勵而形成了“等離子狀態”。

蘇聯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卡皮查解釋說,由於某種原因,雲、建築物、大樹等等,都會產生大量的電荷。由於這些電荷的變化,會產生波長為幾十厘米到幾米的電磁波輻射到地麵上。射到地表的電磁波被反射,入射波與反射波之間發生幹涉,產生與地表平行的駐波,這個駐波的波腹存在極強的電場,足以把空氣激勵成等離子狀態。人們看到的火球,正是由激勵狀態返回到原來狀態時所發出的光。

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係的一位教授指出,等離子體的發光大多在空氣中微小塵埃較多或者較為潮濕的場所,7、8月間墳地裏經常出現的“鬼火”就是一種等離子體發光現象,因為墳地的潮濕和墓前的有棱有角墓碑,容易使空氣形成等離子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