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橋梁”訓練:通過集體活動強化軍魂
在西點軍校巴克納野戰營,有一個活動,是把學員分成每組35人左右的幾個小組,大約是一排的規模,讓各組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組合橋梁的任務,這是必須靠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這種組合橋,每一塊橋麵和梁柱都有幾百公斤重,光是要抬起一塊橋麵,就需要一群人的力量。西點軍校的“組合橋梁”訓練旨在培養戰士的團隊合作精神。現在,這種通過集體活動來強化組織理念的做法被眾多軍魂企業廣泛應用,對於在員工頭腦中強化軍魂起著重要的作用。 “吹牛會”是米利肯公司在轉敗為勝的過程中搞出來的一種活動。這種“吹牛會”又叫“大話會”,是一個大型討論會或者講壇。會上,人們大量地交流成功的事例和驚人的業績,活生生地體現了員工的主人翁感和自然擴散的觀點。
每三個月舉行一次,每次有100多個基層組織的代表上台暢談自己的想法或成功的經驗,每次會議都有一個主題,或是加強銷售,或是提高品質,或是降低成本。所有發言都圍繞這些主題,故又稱“重點突破活動”。會議完畢後,還要投票評選出“優勝者”,並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所有與會者都要獎一個鏡框獎狀。這項活動的開展,使公司不斷地提高其服務質量,起到了自下而上的推動作用。我國的一些軍魂企業也開始引入這種員工集體活動方式,以強化企業的軍魂。 有一年,娃哈哈某區域市場的產品銷售始終做不上去,經過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是團隊問題,內部渙散不團結,無法形成協同合作的戰鬥力。於是公司就派了一名市場總督導去解決問題。這位領導在開會的時候,沒有講道理,更沒有斥責、處罰某一個人,而是組織大家玩起了一個“盲陣”的遊戲。
遊戲開始後,大家各自為政,因此亂成一團糟,始終完不成遊戲。經過漫長而無謂的等待與爭吵後,遊戲者漸漸開始明白了,一個團隊必須統一意誌、統一目標、統一行動,每個人自覺地做到令行禁止,各負其責,團隊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這個別開生麵的遊戲,讓大家對於團隊合作精神有了深刻的認識,自覺地做了批評與自我批評,每個人都由衷地表了決心。此後該團隊創造出了驚人的業績,被動的市場局麵很快得以扭轉,當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還有一些軍魂企業通過組織員工圍繞企業文化進行辯論賽、知識競賽、現場模擬表演等集體活動,使員工在神采飛揚的辯論表述中、在知識競爭中、在惟妙惟肖的演繹中,加深了對企業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向雷鋒同誌學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雷鋒是解放軍培養出的、能夠創造性實踐並完成組織使命和任務的傑出代表。雷鋒是一名普通戰士,但加入解放軍這個組織後,他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組織宗旨融於自己的全部行動中,並全身心地投入。他在圓滿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後,還繼續在本職工作之外實踐解放軍的宗旨。他殉職後,國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為“雷鋒班”。毛澤東親筆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誌學習”。從此,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群眾性運動,繼而湧現出了大批雷鋒式的優秀人才。中國有句話曾經很流行,那就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用現在的管理理念看,滲透著一種新的管理思想,那就是標杆管理。通俗地說,標杆管理就是在企業中確立一個具體的實踐企業文化的先進榜樣,解剖其各個優秀方麵,最終實現人人爭當榜樣、人人成為企業標兵的嶄新發展局麵。
企業榜樣是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導師,是眾人仰賴的對象,他們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企業的價值觀,所以他們能夠為人所不能,行人所不敢。他們不一定擔任企業的高級職位,也許算不上出類拔萃的人才,但他們德高望重,有強大的號召力,備受人們敬重。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企業追求的真諦,處於企業文化的中心位置,因而對企業文化的塑造和進一步完善起著決定性作用。企業榜樣是一種象征,是員工心目中有形的精神支柱,倘若沒有他們,企業文化就會由於缺乏凝聚力而渙散和破碎。樹立企業榜樣的一個突出例子是美國著名大企業明尼蘇達礦業和機械製造公司。該公司有一套支持冠軍的製度,並且有冠軍的保護者。其中保護者之一就是經理冠軍。經理冠軍是從過去的產品冠軍中產生的,他們的行為往往是“非理性的”,經常遭到打擊。而今作為經理冠軍,他會全力支持和保護那些革新迷和青年產品冠軍。這個公司的經理不是“老板”,而是教練員,是員工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