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知也要靠灌輸。在企業文化中,重要的不是客戶,而是員工。
培訓教育在先,就是首先要告訴員工:幹什麼,怎樣幹,幹到什麼標準。其次,是教育員工,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努力地幹。
西門子公司認為,企業的競爭力靠的是全體員工,而不是少數幾個人。隻有全體員工都正視自己的工作並積極努力地工作,企業的目標才能變成現實。而要想使全體員工接納企業的文化理念,就必須對全體員工進行持續不斷的培訓。
培訓是一種投資,而且是軍魂企業最有價值的投資。早在20世紀80年代,電訊業巨頭摩托羅拉公司就曾做過一項關於培訓收益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每1元的培訓費用,在3年內可實現40元的生產效益,這足以證明培訓員工的重要性。
在中國當代軍魂企業中,軍人出身的企業家,都特別注意培訓在企業軍魂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他們往往很注意對員工進行“狼性”培訓。
華為老總任正非、聯想老總柳傳誌、萬科老總王石、華潤老總寧高寧,都是寫文章的高手。他們教育員工的文章不僅在自己的企業,而且在企業之外也有很廣泛的影響。
為什麼一些房地產開發商隻是曇花一現,一兩年輝煌之後就風光不再,而萬科銷售額卻能夠連續15年持續增長呢?因為董事長王石清醒地認識到,萬科要實現永續經營,一支忠於職守、精於專業、勤於工作的職業經理隊伍是必不可少的。為此,他們一直不遺餘力地培訓每一名員工。 萬科每一次對員工的培訓,準備工作都非常嚴謹,無論是對培訓計劃、培訓教材、培訓講師、培訓設備、培訓環境甚至課桌的擺放方式都考慮得非常周到。而且,萬科對員工的培訓是貫穿始終的,從員工入職一直到退休都在對他們進行培訓。因為萬科重視人才的培養,也為整個房地產行業培養了不少的精英人才,因此獲得了一個光榮的稱號——“地產界的黃埔軍校”。聯想對於每一位新員工都要進行嚴格的培訓,讓員工熟記聯想的創業史、聯想的軍魂等,其中為眾人熟知的便是“聯想天條”。天條中規定工資不得泄密;沒有經過培訓不得上崗,培訓後,考核不合格也不得上崗;沒有工藝文件或相關規定不得擅自操作;有規定,按規定辦;沒有規定,應及時製定合理的新規定,等等。一係列的培訓項目,使員工對聯想的企業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了解和認同。
為培養出具有海爾“血型”的管理人才,海爾專門籌資建立了用於內部員工培訓的基地——海爾大學。同時與國內外著名的大學、谘詢機構以及知名企業的近百名專家教授建立起了外部培訓網絡。
海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訓機製,最大限度地激發了每個人的潛力,使海爾的文化理念灌輸到了每一個人的頭腦中,從而使企業保持了高速穩定的發展。
當今社會是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一個企業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這個企業員工的知識、能力,更取決於他們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以及對企業文化的理解與實施。培訓的意義就在這裏,能夠更新員工的知識,激發員工的激情,培養團隊精神,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培訓是軍魂企業發展的必備需求,是企業家帶好團隊的必然要求。培訓不能完全保證企業長盛不衰,但不對員工進行培訓,企業最終會因企業理念得不到員工的理解和支持而陷入困境,這就會大大削弱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