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個人而言,價值觀代表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是非、善惡和重要性的評價。人們對各種事物的評價以及主次的排序,構成了價值觀體係。價值觀和價值觀體係是決定人們期望、態度和行為的心理基礎。在同一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行為。
對組織而言,價值觀是組織願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撐,是組織發展和前進的評價標準與信仰。
中國軍隊一向重視價值觀建設。“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解放軍80年來的宗旨,是其核心價值觀。
在建軍的80年曆史中,解放軍和世界上許多強大的軍隊,如日軍、美軍曾經交過手,他們從來沒有後退過、膽怯過;在和平年代裏,他們積極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在1998年長江洪水肆虐時,衝在最前麵的就是解放軍。這支軍隊,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忠實地遵循著組織的核心價值觀——為人民服務。駐上海南京路某部八連是一個光榮的集體。從最初穿著金黃色的草鞋到後來成為“霓虹燈”下的哨兵,他們的物質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八連全體官兵“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卻沒有絲毫改變。他們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休息時間,在街頭義務為市民理發、修理自行車、修鞋、照顧鰥寡老人……他們所做的事雖然都是平凡的,有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每一個細節裏,都體現了人民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個集體也獲得了“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稱號。堅持核心價值觀是軍魂管理的關鍵,它不但能夠樹立鮮明的團隊特色,增強凝聚力,而且能為整個團隊行為提供價值評判標準。
軍隊精神是一支軍隊行動的動力。沒有精神的軍隊就像沒有靈魂的人,猶如行屍走肉,沒有生氣、沒有活力、沒有戰鬥力……軍隊精神是軍魂組織所特有的氣質,也是企業向軍隊學管理的重要方麵。西點軍校十分重視培養學員的軍人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西點的教學樓和學員宿舍樓頂上,用黃色油漆寫著非常醒目的大字“GO ARMY”(參加陸軍)和“SINK NAVY”(擊沉海軍);而安納波利斯的海軍軍官學校則同樣在醒目處寫有“GO NAVY”(參加海軍)和“BEAT ARMY”(打敗陸軍)。這是他們每年一度激烈的美式足球(橄欖球)比賽的口號。
這項兩校對抗的體育運動從1890年開始延續至今,20世紀40~60年代一度成為全美盛事,每年年底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湧向費城,就為親眼目睹一年一度的陸海軍校爭霸戰。久而久之,“打敗陸軍”、“擊沉海軍”這些球賽拉拉隊的口號,竟成為兩個學校與各自軍種榮譽密切相連的口號。在西點軍校,學員們普遍將“ARMY OVER NAVY”(陸軍勝於海軍)作為口頭禪;而在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我們看到從軍人商店購物出來的學員,大大小小的包裝袋上都赫然印著“BEAT ARMY”(打敗陸軍)的標語。
也許,這種行為有些偏激,但這種精神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整個團隊,使它們不管發生什麼,都不會分崩離析。而這卻是打造卓越組織的基石。可見,企業要構建軍魂管理體係,就必須建立軍魂管理的綱領,綱領解決了組織發展的根本問題,明確了組織的存在理由,隻有有完善的綱領的組織,才是有戰鬥力的組織,才是有高度執行力的組織。
二 願景——軍魂企業行動的方向
是什麼成就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願景是一個曆久彌堅的承諾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作為主權的象征,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順利進駐香港。在駐港的幾年間,駐港部隊充分展示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風範,受到香港市民的一致好評。香港許多高層人士在回歸一周年時發表談話:“假如一定要作出評價,不準交白卷,我願意給駐港解放軍最高的分數。”是什麼成就了這個“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是解放軍的建軍宗旨——為人民服務。這也是解放軍的願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