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軍魂管理就是將軍隊的執行力文化融入企業的管理過程中,以高度的執行力文化引領企業發展。強調執行力文化的軍魂企業就是信念、紀律和執行型領導三者的組合體。
軍魂管理的綱領:願景、使命、價值觀與精神
所謂軍魂管理,就是將軍隊的優秀文化和管理理念移植到企業的管理實踐中,使之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從而為企業塑造一種執行力文化。明確了軍魂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握了軍魂管理的中心問題,企業要實施軍魂管理,還必須明確軍魂管理的綱領、軍魂企業的構建、軍魂管理的方法等基本問題。
顯然,軍魂管理的綱領決定了如何構建軍魂企業,以及采取什麼樣的方法來實施軍魂管理,因為綱領是一切行動的總目標,綱領是行動的總方向,綱領解決的是企業發展中的根本問題,即企業將向什麼方向行動?為什麼行動?靠什麼指引行動?
軍魂管理要建立一種執行力文化,軍魂管理必然是一種重視行動的管理。因此,軍魂管理的綱領應該是一個行動的綱領,它包括:
軍隊(企業)行動的最終目的——願景(行動的方向);
軍隊(企業)為什麼要行動——使命(行動的目標);
軍隊(企業)行動的評判標準——價值觀(行動的信念);
軍隊(企業)行動的源泉——精神(行動的動力)。
要明確綱領對於軍魂管理的意義,首先必須明確軍魂管理所借鑒的對象——軍隊的綱領。
願景是組織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是組織的行動方向,為組織描繪了一個可實現的美好前景,並為組織的前進提供了不竭動力。紅軍建立之初就有一個偉大的願景:拯救中國人民於水火之中,取得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強者之林。這個願景支撐他們四渡赤水、突破烏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創造了人類曆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
新中國成立前,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從來不發薪水,吃得很差,穿得很差,武器很落後。“小米加步槍”甚至都是一種奢侈的願望。然而,正是因為有強大的願景支撐,紅軍戰士才能有非凡的理想和抱負,才能全心全意為理想而戰,從來不會退縮。
所有的紅軍戰士都知道為什麼而戰,而很多軍隊的軍人僅僅把當兵作為謀生的職業,這是紅軍與其他軍隊最根本的差異。紅軍有自己的信仰,理想便是信仰的具體化,理想把抽象的信仰變為一個可以期待的宏偉願景。願景,激發了紅軍的全部潛能和最高貴的品質,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為取得偉大的成就提供了精神動力和保障。使命賦予軍隊存在的意義,賦予軍人責任感,使命是遠大目標的具體化,是對自身所處生存環境的明確定位。美國海軍陸戰隊名聲顯赫,被認為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海軍陸戰隊隊員視軍紀、軍規為不可違背的行為準則。對他們來說,服從軍令、英勇作戰、視死如歸地捍衛軍人的榮譽,已經成為特有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驅動這一切的正是海軍陸戰隊員的使命——不惜流血犧牲,誓死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使命從入伍宣誓那一刻起就已融入每一個隊員的血液裏。
軍人的使命是戰爭,陸戰隊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使命。自從1775年海軍陸戰隊成立以來,它參加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所有戰爭。合眾國的所有遠征,遍及世界各地的所有軍事行動,無處沒有陸戰隊員的身影。無論何時,陸戰隊的軍營都始終籠罩在緊張的戰鬥氛圍裏。在那裏,戰爭好像一觸即發。軍人的眼中不存在和平時期。正是在戰爭使命感的驅策下,陸戰隊才能一直保持高度的戰鬥力。可見,使命是軍隊前進的“燈塔”和戰鬥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