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要突破固有的用人局限,尤其是地位的限製,能夠摘掉這副有色眼鏡用人。事實證明,大凡用人不設限的人,都能在用人上有神來之筆,伊尹之於商湯,就是這樣一個神來之筆。
商湯是古代黃河下遊商國的國君。據傳說,其祖先是帝嚳的小兒子,名字叫契。契曾幫大禹治水,立了功,禹賜其姓氏,封他在商地。子契就在封地建立了一個小國家,叫做商,商是夏的屬國。夏桀胡作非為的時候,正是子契第十四代孫商湯執政商國之際。又據傳說,夏桀身體高大,力大無比,可赤手空拳同虎豹搏鬥。但他自負勇武,總認為天下無敵,隻知道吃喝玩樂,不管百姓死活。他嫌宮室太簡陋,就耗費巨資,動用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花了7年時間,在洛陽修建了一座傾宮。為討寵妃妹的喜歡心,命人把府庫中存放的精美絹帛搬出來,一匹一匹地撕給她聽。在宮苑還特建一處酒池,偕宮女駕舟蕩槳在池上嬉戲。還嗜酒如命,一旦醉酒,就拿人當馬騎。騎不盡興,把人殺掉。如此昏庸殘暴,惹得眾叛親離、天怒人怨。商湯見狀,決定順乎民心,推翻夏朝。但他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反複權衡之後,總覺得萬事齊備,還缺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賢來輔佐他。大賢在哪兒?他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正當他憂心忡忡之際,忽然感到妻子的陪嫁奴隸伊尹這幾天做的飯菜,不是淡得沒有一點點鹹味,就是放鹽過多,鹹得發苦。商湯很惱火,就派人把伊尹找來大加訓斥。可伊尹不慌不忙地說:“我也知道,做菜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隻有把佐料放得適當,吃起來才有味道。我這幾天做的萊時鹹時淡,且鹹淡出奇,是我有意借此提醒大王:治理國家也和做菜一樣,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隻有恰到好處,才能如願以償”。商湯聽了大吃一驚:一個做菜的奴隸怎能講出這番話來?他略加思忖,便開始了解伊尹的身世,並驚喜地發現:他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學士,曾一度做過莘國國王女兒的宮廷教師,由於莘國滅亡而至今日。他還了解到,伊尹很有抱負,很有見解,對夏桀極為不滿,對自己確是位“踏破鐵鞋無覓處”的人才。於是當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隸身份,任命他為右相。
接著,商湯根據伊尹的建議,先曆數夏桀驕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種種罪行,規勸那些被夏控製的部族反叛夏朝,歸順商國。又對不聽規勸的葛伯族出兵進攻、直至消滅,還剪除了夏的羽翼韋、顧、昆吾等方國。同時,也采用了伊尹“網開一麵”的策略:給部族中某些人以改邪歸正的出路。於是,商湯美名大震,很快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商湯又發表宣言,揮師伐夏,並於鳴條之野,大敗夏桀。夏桀本人也在潰逃中死於南巢。
不久,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建立了商朝,定都於毫。伊君又幫助商湯製訂了各種典章製度,規定官吏要勤懇工作,做出成績,否則就要受罰,甚至罰作奴隸。因此,商朝初期,官吏都遵紀守法、兢兢業業,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麵。商湯死後,因其長子太丁早死,伊尹就輔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傳位給中壬,伊尹又輔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把王位傳給太丁的兒子太甲,伊尹又輔佐太甲。可惜,太甲開始不遵祖訓、吊兒郎當,滿朝文武為此急得團團轉。伊尹在此關鍵時刻,毅然將太甲送到桐宮軟禁起來,讓他悔過自新。同時,自己代他掌管天下。三年後,太甲果然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伊尹欣喜異常,親自迎他回宮,並交還政權。後來,太甲成了勤政愛民的一代賢君,而伊尹“放太甲於桐宮”的故事,也為人們稱頌不已。
用人的神來之筆固然不會常有,但在使用關鍵位置上的關鍵人才時,有一兩次也就足夠了。有誰能否認商湯之用伊尹這一神來之筆對他的帝王基業的巨大意義呢?
[智慧方圓]用人的神來之筆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大凡用人的高手多能以一次神來之筆找到左膀右臂,因為高手用人懂得以圓閱人之道。其實,隻要放開眼界看人,三教九流中到處都有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