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
“韓信!”
漢王聽丞相說所追趕的是韓信,大惑不解,以為丞相在騙他,又開口罵道:“將領逃亡的有十多人,您都不去追趕;說什麼追趕韓信,這是撒謊。”
“大王,那些逃亡的將,都是容易得到的人;至於對韓信這樣的傑出將才,普天下找不出第二個來。大王如果是想長久地稱王漢中,韓信確實是派不上什麼用場;如果是想爭奪天下,非韓信找不出第二個可以共商大事的人。這就看大王是怎麼決策了。”
漢王這才想起丞相曾多次談到韓信的才能,自己總是沒有當回事,這次見丞相不待稟報連夜把韓信追趕回來,感到韓信如不是真的有些本事,丞相怎會如此器重他。想到這裏,漢王便心平氣和地回答丞相的發問;“我當然是想要向東發展,怎能閃閃爍爍地總是呆在這裏。”
“大王如果是決計東征,能重用韓信,韓信會留下來;如不能重用韓信,他遲早還是要逃亡的。”“我要任命他為將。”漢王說。“雖任命為將,也不一定留得住韓信。”蕭何答。
“那我就任命他為大將。”
“這可太好不過了!”
於是,漢王便要派人召見韓信,拜他為大將。這時,蕭何趕忙阻攔說:“大王向來對部下傲慢無禮,今日任命大將像召喚小孩子一般,這正是韓信所以離去的原因啊。大王如果決心任命韓信為大將,要選擇個良辰吉日,事先齋戒,設立拜將的高壇和廣場,拜將的禮儀要隆重而完備,如此方才可以。”
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向全軍宣布了舉行任命大將典禮的日期。
此項命令宣布後,全軍一片歡騰。且不說那些士卒們想要知道誰會被拜為大將,觀看從未見過的拜將典禮究竟是個怎樣的場麵,開開眼界;而那些跟隨漢王轉戰南北、屢建戰功的將領們,更是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有不少將領都認為自己的戰功最高,盼望著屆時被任命為大將。
直到舉行拜將典禮的前夕,究竟誰會被任命為大將,這對全軍將士們來說,還是個謎。
六月的一天上午,南鄭城中的練兵場上,四周的無數西赤色軍旗迎風招展,手持長矛的衛士筆直地站在校場的四周。校場的北麵是新建築的拜將高壇,壇下有侍前衛士把守。清晨,參加典禮的兵卒列隊入場;不久,眾將領也都陸續來到壇場,依次立於高壇之下,麵壇而立。
時辰一到,鼓樂齊鳴。此刻,漢王已坐於高壇的正席之上,麵南而坐;丞相蕭何坐於西側,麵東而坐。鼓樂過後,傳令官在壇上高聲宣讀漢王命令。
漢王有令:拜韓信為全軍統兵大將。
召韓信登壇受拜為大將。
校場上的眾將領聽說拜韓信為大將,無不感到驚訝。他們都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有的將領甚至不知道或沒有見過這位毫無軍功,並未曾統兵作戰的都尉。
就是這樣一位未曾統兵的都尉,南征北戰,攻城拔寨,為漢王室立下了赫赫戰功,其軍事才能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成為軍事史上一次典型的、名垂千古的戰例,多為後人所效仿。
試想,沒有劉邦登壇拜將的尊崇,韓信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又怎能指揮得動那一幫如狼似虎的將領呢。
[智慧方圓]在用人上,領導者對一個“圓”字必須理解到位,那就是不管施用什麼樣的手段,以被用之人能夠發揮最大作用為最高原則。因此,一切條條框框、一切傳統和思想的束縛都是這個“圓”字的敵人,也是領導智慧的最大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