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他五更上朝,天寒地凍,他不願驚動家人,每每“中路見賣蒸胡(燒餅)之處,熱氣騰輝,使人買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同行的官員笑他,他卻說“美不可言,美不可言。”早餐經常如此簡單地應付過去,生活上隨便的很。劉晏盡管自己的生活十分節儉,但“重交敦舊”,對人十分厚道。他經常以自己的俸祿周濟窮親友以至同他並不很熟的窮讀書人,並“頗以財貨遺天下名士”,當時“故人多稱之”。
劉晏要求兒女們生活自立,自己分內的事自己應親手去料理,並且言傳身教,指點他們攻讀經書,博覽群籍,不要為財利所誘惑。劉晏因政敵楊炎所讒被德宗賜死後,楊炎等竭力主張籍沒他的家產,因為在劉晏政敵眼中,他做了幾十年的大官,又管的是錢財,不貪贓受賄是不可能的事,雖表麵裝得寒酸,家裏肯定有財寶無數。結果大失所望,抄出的劉晏的全部家產,隻是“雜書兩乘,米麥數斛。人服其廉”。劉晏的後代在其父的冤案昭雪後,也都憑自己的才幹在朝中為官:長子執經為太常博士,次子宗經為秘書郎。
在劉晏以前的幾位大理財家中,管仲有三歸之富;商鞅有於、商之封;桑弘羊亦家中甚富。在他們為相顯貴後,即踵之以奢,不注意自我約束。而惟獨劉晏,理財半生,為相兩朝,卻能以勤儉持家,樸素自飭,激勵後代,真是不同凡響。
北宋名相範仲淹治家也十分嚴格。範仲淹出身寒微,其父範墉一生清廉儉樸,對範仲淹影響很大,因而他“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誌於天下”範仲淹任參知政事(即副相)後,-可謂位高祿厚,但他生活依然儉約樸素,不浪費一粟一錢,飲食上“非賓客不食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每日晚寢前,需“自計一日食飲奉養之費及所為之事,果自奉之費與所為之事相稱,則熟寐,不然則終夕不能眠,明日必求所以稱者”。
範仲淹對子女要求也很嚴格。一日,他召集全家老小於堂下,當他看到滿堂兒孫個個衣著樸素、袖藏經卷時,心中十分喜悅,他叮囑子孫們說:“吾貧賤時,無以為生,尚得供養父母,吾之夫人親自添薪做飯。當今吾已為官,享受厚祿,但吾常憂恨者,汝輩不知節儉,貪享富貴。”子孫們個個點頭稱是。次子範純仁娶婦,人傳其婦以羅錦為帷幔,範仲淹聞之,不悅,立即傳訓其子:“羅綺豈帷幔之物耶?我家素清儉,安得亂我家法!敢持至家,當火於庭!”最後結親之禮辦得十分簡單樸素。
把家事當國事,則國興隆,把國事當家事,則家業旺。領導者能夠從家事入手抓國事,是其英明處。
[智慧方圓]家事是小事嗎?是,也不是,尤其領導者的家事,常常會影響甚至左右領導者的決策行為,這時候,家事就不再是小事。我們知道,有多少事業騰達、才華橫溢的領導者毀在家事上,隻有把家事也當成大事,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