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事小,如果是負有一方職責的重要人物的家事就不算小,如果其家事有可能影響到國事,那家事就成了天大的事。領導者應該把本人和下屬的家裏的活動、把其家庭鎖事上升到全局的高度去抓、去管。
南齊丞相徐勉雖居高位,卻清正無私,不營產業,家中無積蓄。官府給他的俸祿還要經常分出一些贍養貧窮的親族。他的要友曾勸他置辦一些家產,留給子孫,而他卻正言回答道:“人遺子孫以財,吾遺之清白;子孫(若)才也,則自致輜重;如不才,終為他有。”他曾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戒子書》,書中日:“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貧素。至於產業之事,所未嚐言,非直不經營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祿,可謂備矣。每念叨竊若斯,豈由才致,仰籍先門風範及以福慶,故臻此爾。古人所謂‘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又雲‘遺子黃金一贏,不如一經’,詳求此言,信非徒語。吾雖不敏,實有本誌,庶得遵奉斯義,不敢墜失。所以顯貴以來,將三十載,門人故舊,承薦便宜,或使創辟田園、或勸興立邸店;又欲舳艫連致,亦令貨殖聚斂。若此眾事,皆距而不納。非謂拔葵去織,且欲省息紛紜。”從《戒子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徐勉為相時,門人故舊,都勸其辟田周,立邸店、興貨殖,以遺子孫,這是時尚,但他能清醒地認識到“以清白遺子孫”的價值,並付諸實際,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他在《戒子書》中還諄諄告誡子孫:“凡為人長,殊複不易,當使中外諧緝,人無間言,先物後己,然後可貴……汝當自員,見賢思齊,不宜忽略以棄日也。棄日乃是棄身,身名美惡,豈不大哉,可不慎歟!”忠告其子要待人和睦,先人後己,見賢思齊,認為這是人生最可貴的品質,最寶貴的財富。故雲“若能爾者,更招巨利”。所以“身名美惡”是人之第一追求。他要子孫們潔身自好,不可有一日鬆懈。
對於治家理業,徐勉要求子孫們戒奢尚儉,並要求“若有所獲,汝町自分贍內外大小”,對族人貧窮者要予以贍濟、資助。並說:“自茲以後,吾複言及田事,汝亦勿複與吾言之。假使堯水湯旱,豈如之何,若其滿庚盈箱,爾之幸遇,如斯之事,並無俟令吾知也……今且望汝全吾此誌,則無所恨矣。”鼓勵兒孫們不要依賴前輩,要自己去奮鬥獲取。
唐後期宰相劉晏也是一位著名的理財家。他於代宗、德宗時為相,並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理財前後達20餘年。他通曉各種貨物的取利之道,自己常說“如見錢流地上”。他曾以自己的理財天才,為唐後期經濟的恢複和振興立下卓著功勳,然而對自己的家卻從不用心經營。史稱他“理家以儉約稱”,幾十年來他與家人始終過著非常樸素的生活。他的住宅坐落在長安城內東南部的修行裏,“粗樸庳陋,飲食儉狹,室無媵婢”。他不雇一個仆人,家務事要家裏人自己動手操作。他曾坦然地向人傳授自己的理家之道:“居取便安,不慕華屋;食取飽適,不務兼品;馬取穩健,不擇毛色。”也就是說,他對居住隻求方便舒適,不羨慕華麗的房屋;對飲食隻求飽腹合口,不追求多種品味;對騎的馬隻要穩健即可,不計較其毛色的美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