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小處付出以求大處收獲(2 / 2)

聽說馮諼燒了契約,田文怒不可遏,派人去薛叫回馮諼,劈頭訓斥道:“我門下食客三千,入不敷出,故在薛放債。我的封邑收入少,而邑人很多不按時償付利息,門客的食用不夠,故請先生去收取欠款。聽說先生討了一些錢都買了酒肉給債戶吃了,又燒了契約,這是怎麼回事?”“是這麼回事,”馮諼道,不多置辦酒肉不能把他們全部召集起來,也就無從了解誰人有餘,誰人不足。有餘的,約期償付;不足的,就是要上十年,也拿不到一文錢。況且,時間越久,利息越多,逼急了,他們就會舉家逃亡。逼債而一無所得,你會落得個貪財好利、不愛惜士民的名聲,邑人則落得個背叛、觸犯主人的罪名,此非勉勵士民顯揚您的恩德的做法。燒毀無用的契約,放棄不能討取的帳目,讓邑人依附您,顯揚你仁愛的美德。您不是讓我買家中缺少的東西嗎?“我覺得您缺乏的正是對百姓的仁義,我現在給您買回來了。對此,您還有什麼懷疑呢?”田文轉怒為喜,向馮諼道歉。

待田文遭疑,從臨淄逃回薛邑,門下客紛紛離去。昔日喧鬧的田府,如今門可羅雀。馮諼沒走,留侍處境危難的田文,他還替田文謀劃擺脫困境的策略。

“狡兔三窟,僅能幸免一死。”馮諼對田文說:“如今您僅有薛邑一窟還不能高枕而臥,尚需再營兩窟。請您借臣一輛能行駛到秦的車子,我不僅能使齊王重新起用您,且能使您的封地更加廣大。”

田文大喜,備了車和禮物,打發馮諼上路。

馮諼揚鞭縱馬,急駛而西,一路風塵,抵達秦都鹹陽,進謁秦昭襄王,道:“天下遊說之士駕著車馬奔馳來秦者,無不圖謀強秦而弱齊;而東奔齊國者,莫不試圖強齊而弱秦。何至於此?秦、齊兩強爭雄,勢不兩立,占優勢的便可一統天下。”雄心勃勃的昭襄王急不可耐地插嘴問道:“怎樣才能使秦國不處於劣勢呢?”“大王知道齊國罷免田文之事嗎?”馮諼仍按自己的思路發揮。昭襄王遭:“聽說過。”使齊國名重天下的,田文也。如今齊王罷免了他,他一定心懷怨恨,若他叛齊來秦,那麼齊國的重要機密,都會泄漏給秦國。如此,齊地都可攻得,豈隻是稱雄?大王應速速攜禮去薛,偷偷地把田文接來,機不可失!若齊王省悟,重新起用田文,那麼優勝劣敗在哪邊,還不可預料,廣昭襄王欣然而從,派出10輛車子,帶著百鎰黃金,悄悄向薛進發。

馮諼見昭襄王上鉤,馬不停蹄地返回齊國,誘說滑王:“天下遊說之士,一東來齊國者,沒有不想強齊而弱秦的;西去秦國者,莫不欲強秦弱齊的。秦、齊勢不兩立,秦強齊便弱。臣私下聽人說秦王派了10輛車子,帶著百鎰黃金,偷偷地來迎接田文。田文不去則罷,若去了,秦王便會拜他為相,那麼,各國便會依附秦國,秦強齊弱,臨淄和即墨就危險了。為大王計,應搶在秦人的前頭,恢複田文的權位,多賜些田邑,向他道歉,田文一定會高興地接受。秦雖是個強國,難道能請人家的國相嗎?我們要挫敗秦國的陰謀,粉碎其稱霸的野心!”滑王有些動心,但他知道,這馮諼乃田文的門客,定會替田文說話,他講的是真是假,還難斷言,遂派人去西部邊境偵探有無秦人去薛,派出去的人剛到西疆,秦人的車隊便悄然而至。滑王聞報,這才相信了馮諼的說教,遂頒詔恢複田文的相位,增封邑一千戶。

秦國使者聽說田文被重新起用,便垂頭喪氣地回去了。_田文北上就職,馮諼去迎接他,說:“現在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無憂了。”田文對此番起落大為感慨,尤其痛恨那些趨炎附勢的門客,發誓說:“那些家夥若聽說我複職再回來,我一定把唾沫吐到他們臉上去!”馮諼駐馬停車,向田文跪拜行禮,田文還禮,問:“先生是代他們道歉嗎?”馮諼道:“不是,而是您的話說錯了。”田文覺得奇怪,馮諼繼續說道:“有生便有死,此乃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富貴多士,貧賤少友,乃人情世態的本來麵貌。您難道沒看見那些去趕集市的人嗎?早晨,偏斜著膀子從人縫中擠進去;日暮,路過集市者掉臂而過,看都不看一眼。不是他們喜歡清晨而厭惡傍晚,而是那裏已沒有想得到的東西了。您失去職位,門客離去,不能怪他們。望您像從前那樣禮賢下士,善待門人。”田文拜謝,道:“恭聽先生的指教。”。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養兵的微小付出,跟用兵而勝的巨大收獲相比實在算不上什麼。田文很會算這個賬。

[智慧方圓]有的人視金錢為大,有的人視官位為大,有的人視道義為大,當然,視溫飽為大,視恬淡自守為大的人也大有人在,而許多一般人視為大如天的事情,在領導者這裏隻不過小菜一碟,所以,搞清楚大與小,付出與收獲的辯證關係是領導者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