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以迂為直是必要的成事通道(1 / 2)

領導者欲成事,要善於寓智於平常之中,把變招掩蓋在不變之下,使人察覺不到他的智算。一位古人曾說:“夫欲行一事,輒以他事掩之,不使疑生,不使釁興。”此即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宋朝時,雄州刺史李允則一直愁眉不展。遼人在城外虎視眈眈,緘池又年久失修,特別是原來的甕城,現在顯得十分狹窄。不修,將來一旦有戰事發生,後果就不堪設想:修吧,遼人會以為宋軍在備戰。本來朝廷剛剛與遼人講和,和平來得不易,遼人會抓住這一點,乘機尋釁鬧事,甚至會使戰事重開。

他一個人出去散步,邊走邊想心事。當地百姓都知道刺史大人沒有架子,愛在街上和百姓聊聊天,了解一些民情。他問當地人:

“最近日子過得怎麼樣?”

見刺史大人問,百姓連忙答道:

“還好。現在不打仗了,可以安心做些生計。”

“有什麼不順心的嗎?”刺史問。

“沒有。就是城北的小偷多些,上次……”

李允則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回到府衙,下令在北城門外的東嶽祠造個大大的香爐,還有其他的供器。

造好的那天,李允則又說:

“現在是太平盛世,要弄得熱鬧些。”

於是,官府雇了一些吹鼓手,在城裏大吹大擂,人們都擠在道路兩旁看熱鬧。進香的人也忙著向祠裏敬獻金銀布帛。手下人問刺史:

“大人,人多事雜,是不是要加強一下人手,防備一下盜賊?”

李允則卻說:

“不必了,我自有分曉。”

第二天,就有人來報,東嶽祠裏新造的器物竟然被賊人偷走了這還了得!刺史大人下令各處張榜,捉拿盜賊,弄得滿城風雨。但不知為什麼,刺史這次辦事,是雷聲大,雨點小。半個月過去了,居然連個盜賊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為什麼抓不到賊人呢?刺史有話說,他說賊人是從北麵來的,偷了東西,當然跑了。現在最重要的不是抓賊,而是防賊。他下令在城北再修一道城牆,來防備盜賊。

遼人開始見宋人在修建城牆,很慌,仔細打探,原來是防賊的,就感到好笑:

“光靠修牆就能防賊嗎?笑話!”

這樣,他們就不再在意了。

城牆修好了,城壕也疏浚了,還築起了月堤。三月三日禊日的那天,李刺史召集大家在界河舉行劃船比賽,還請北邊的遼人來觀禮。遼人看得有趣,卻不知道李大人是以此來練習水戰。州北邊原來有很多陷馬坑,城下還有哨樓,可以望到十裏以外。李允則說:

“遼國和我們已經講和了,留它何用?”

就叫人把哨樓拆掉,把陷馬坑填平,改為軍兵的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