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方以言語向我方攻擊的時候,最有力的應戰方法是針鋒相對,及時將他的攻擊回敬過去,使他的攻擊的立足點當場破裂。如果你的回敬軟綿綿,就會在氣勢上失了分。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晏子在麵對楚人的刁難時,每次都是及時、準確地回敬對方,他的回應不是守勢,而是攻勢,對方的攻擊是怎麼來的,他還怎麼給送了回去。這反映了他的過人機敏。
齊景公在位時,很想重振齊國,建立桓公那樣的霸業。他決定和楚國拉好關係,於是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這個消息後,便對他身邊的大臣們說:“晏子是齊國能言善辯的大臣,名氣很大,現在正動身來我國,可他身高不足五尺,我想當麵羞辱他一番,也好叫他知道我們楚國的威風,你們有什麼妙計?”有一個大臣附在楚靈王耳邊,嘀咕了半天,楚靈王眉開眼笑,連說。好,好!就這麼辦。
楚靈王命人連夜在城門旁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小洞,吩咐守門的士兵說:“等齊國使臣來到的時候,把大門關上,讓他由這個小洞進來。”過了不久,晏子到了,見大門沒開,就把車停了下來,讓人去叫門。守門的士兵說:“聽說齊國使臣身材矮小,可以從小洞進城嘛,用不著開大門了。”晏子嚴肅地說:“這是狗洞,不是人出進的。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城,難道我是出使到狗國來了嗎?”守門的人無話可說,隻好打開城門,迎接晏子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靈王笑嘻嘻地說:“怎麼,齊國就沒有人了嗎?”晏子回答說:“不!光是我們齊國都城,臨淄就有幾萬人,要是人人都把衣袖張開,就能夠把太陽遮住,每人嗬一口氣,天空就會出現一片烏雲,每人揮一把汗,立刻就彙集成雨水。行人肩膀挨著肩膀,後邊人的腳尖踩著前邊人的腳跟。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楚靈王說:“那麼,為什麼單單派你這樣的人來當使者呢?”晏子哈哈大笑說:“我們齊國派遣使者有個規矩:有德有才的人,出使賢者為王的國家,沒有出息的人,出使庸者為王的國家。我是個沒出息的人,隻能出使到你們楚國來。”
楚靈王覺得晏子的言辭確實厲害,不是好惹的,再和他辯論下去隻會自取其辱,便恭恭敬敬地請晏子入席喝酒。大家正喝得熱鬧的時候,忽然見兩個士兵押著一個囚犯從殿下走過。
楚王故意問道:“你們捆綁的這人,是幹什麼的?”
差人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
楚王笑嘻嘻地望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盜,是嗎?”。
晏子站起來離開席位,鄭重其事地回答說:“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是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樹。桔樹和枳樹雖然長得很像,但它們結出的果實味道卻不大相同。桔子甜,枳子酸,為啥呢?由於水土不同啊!如今,在齊國土生土長的人,在齊國時不做賊,一到楚國就又偷又盜,莫不是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慣於做賊嗎?”
楚王聽後苦笑著說:德才兼備的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現在真有些自討沒趣了。
晏子在聽到楚王的無理羞辱之後,並沒有生氣,也沒有反唇相譏,而是冷靜地運用恰當的比喻,使得楚王啞口無言。很多時候,著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冷靜的分析,找出對方的弱點,給予堅決的反擊。
[智慧方圓]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從道義上說來,這一命題當然能夠成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雙方對壘,有時會出現一種荒謬——
有理的被對手置於困境,竟會寸步難行;而那對手,或者是掌權者,卻憑借權力,以勢壓人,使你欲辯不能,或者是無賴漢,刁鑽潑皮,不講道理,使你辯而不獲。一麵對這種情況,如果有理的一方不甘忍辱含垢一,必欲力爭抗辯,走出困境,那麼,在論辯時,所說的話全都要切中事理的要害或問題的關鍵,使對手理屈詞窮,千口莫辯,從而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