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少結怨少樹敵是不可不知的領導技巧(1 / 2)

領導者會接觸很多人,如果一個一個都要去費心識別他是不是壞人,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因為如果你總生活在戰戰兢兢的心態之中會活得很累,你隻需要對跟你接觸密切的人留心一下就可以了。

這裏要指出,在上、下級關係的相處中,要特別防範有小心眼兒病的人把你作為發作對象。對上級而言,小心眼兒者要不得下屬的頂撞、抗命,也見不得下屬絲毫的不敬。

戰國末年,秦國的大將白起,一生忠勇,戰功卓著。他征戰近四十年,從一名下屬軍官升到秦軍統帥,憑的就是他超眾的軍事天才和過人的智慧。

白起武將出身,性情直率,出言無忌。他自以為是正確的東西,便決不改變,少有變通。他常以此為傲,卻不知這給他日後埋下了殺身大禍。

公元前266年,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久攻不下之際,秦昭王便讓白起取代王陵為帥,繼續攻打。白起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向秦昭王進言說:

“這一仗不該再打下去了。眼下時機未到,趙國雖在長平一役中大敗,可如今事關存亡,他們一定會拚死而戰。再有各國援軍相助,局勢對我不利,大王還是罷兵為善。”

秦昭王堅持再戰,他說:

“我國以戰為本,將軍攻無不克,如今罷兵,自不是什麼上上之策。孤王料定再戰可成,將軍就不要推辭了。”

白起拒不掛帥,秦昭王親自上門相請,他也以有病為由,不肯出征,秦昭王悻悻而去,白起的管家便向白起說:

“將軍如此讓大王難堪,這可對將軍不利啊。”

白起訓斥他說:

“大王糊塗,身為臣子,怎能不加勸諫,還要討好順從大王呢?我身經百戰,局勢明晰於心,自不會看錯。他日我軍再敗,大王就知道他的不智了。”

白起的管家卻說:

“將軍英明,天下無不讚頌。大王身為人主,即使戰敗,為了他的顏麵,那也是決不肯認錯的。反是將軍有言在先,到了那時,隻怕因為忌恨,大王會對將軍不利。”

不久,秦軍再敗的消息傳來,白起便說:

“大王不聽我良言相勸,致有此敗,相信大王會知錯就改了。”

秦昭王為敗績正惱,這會兒又聽聞白起之言,怒不可遏。他把白起降為士卒,趕出了都城。他還不解氣,當白起離開都城後,他又派人追上白起,命他自殺。白起自刎之前,憤慨不已。無奈君命難違,是非難辨,他隻有一死了。

一位功高蓋世的大臣,竟因一句閑話招來殺身大禍,讓人嗟歎不已。其實,此情此景在今天也並不少見。當你功勞大、跟上司說話底氣足的時候,不也正是拍屁股走人的時候嗎?

對上司要小心謹慎有的人很理解,對下屬也要小心為妙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有必要嗎?小心謹慎怎麼搞好管理?我們這裏說的小心不是謹小慎微、該管不管,而是說要讓下屬覺得公正,即使他犯了錯,也不要超過限度去處分,至少要給他保留一定的麵子。否則,如果他對你記恨在心,關鍵時候出來“捅你一刀”也夠你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