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感歎於正人君子常遭受打擊,因為正人君子往往明知其癢處卻不肯改變自己,而李綱的做法於變通中不失大節,又成功防範了小人的因泄私憤阻攔自己的企圖,不是顯得更高明嗎?
其實,因害怕以小事大問其罪,而采取先順其說的辦法保護自己的例子是很多的。
晉平公宴請賓客,家臣送上烤肉,有一根頭發纏在上麵。晉平公立即下令把烤肉的廚子殺掉,並不準收回命令。
烤肉的廚子向天大呼說:“天啊!奴才有三條大死罪,竟然死到臨頭自己還不明白啊!”
晉平公問他:“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廚子回答說:“奴才所用的刀鋒利得很,真可以說是望風骨斷,但是頭發卻沒有砍斷,這是奴才的第一條大死罪;用桑木炭火烤肉,肉烤得紅是紅白是白,但是頭發卻沒有烤焦,這是奴才的第二條大死罪;肉烤熟以後,又細細眯著眼睛察看了一番,頭發繞在肉上眼睛倒沒有看見,這是奴才的第三條大死罪。猜想起來,或許有暗中懷恨奴才的人吧?要殺奴才是不是太早了一點?”
晉平公本來就生性暴戾,而現在烤肉上又確實有根頭發,於是憤怒地立即下令殺掉做烤肉的廚子,並宣布無可改變。一般說來,這廚子也隻有死路一條了。苦苦哀求是不行的,強辭辯解可行的話,也就不會立即下令殺人了。因為要弄清烤肉上的這根頭發到底是怎麼來的,責任究竟是誰?畢竟並不很難,但他卻並不願做任何調查。所以據理力爭隻能是火上加油。
這位廚子別出心裁,對天大呼自己有三大罪過,遺憾悔悟太遲。這樣一個出人意料之外的舉動自然會引起晉平公的注意,會要問個清楚,從而使得這個廚子有了陳言的機會。
一本正經的悔過中寄寓著強有力的辯解和說明,正話反說,聞之令人覺得奇異有趣。晉平公當然也聽出來話裏頭有話,雖然沒有交代晉平公聽了這番話以後的情況,但可以設想這位廚子很可能從死亡線上逃回來了。
總之,順其說不是真心附和他、順從他、而是先以“順”博得他的好感,最終達到“防”的目的。
[智慧方圓]領導者不管情願與否,都要麵對一些心胸狹窄的人,有時甚至是你的上司。此時,就更要善於運用內方外圓的智慧,在一定的範圍和限度內與之“和平共處”,否則,你是什麼事情也幹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