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威嚴的領導形象是可以“製造”的(2 / 2)

可以說,從成為始皇帝的第一天起,始皇贏政製定了自己的特定稱謂,製定了尊君朝儀,嚴格了避諱製,廢除諡法,規定了天子服飾、車馬、器物等級。這一係列的舉措其實就是政治作為,都在證明,秦始皇想達到一個天下人都“尊君”、“畏君”的目的,他要遠遠高居於眾人之上;要間隔出他與千百萬常人之間不可逾越的距離來,給自己確立一個超人的地位。

不管怎麼說,秦始皇的這一套在那個時代還是有效的,要不然,劉邦怎麼會在打下天下之初就忙著建立朝儀,並發出“知皇帝之尊”的感慨呢!

劉邦在定陶稱帝時,限於當時的條件,儀式搞得非常簡單。他的那些文臣武將們,多數出身於布衣,對官場上的禮儀規矩,既不了解,也不習慣。大家多年在一起征戰,互相都很熟悉,彼此之間隨便慣了,沒有形成高低貴賤的等級觀念。因此,朝廷舉行宴會時,群臣互相爭功,喝醉了,狂呼亂叫,甚至拔劍擊樁,全不把皇帝的威嚴當回事。劉邦對此非常焦慮。

這時,有個叫叔孫通的人,建議劉邦製定一套禮儀,即上朝的儀式。

劉邦聽了很高興,但對這心中無數,問:“這套禮儀該不會很難吧?”叔孫通回答:“古代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禮儀。這些禮儀部是根據需要製定出來的,又是為當時的人和事服務的。臣想往來古時各代禮儀之長,參照秦朝的製度,結合現在的實際,定出一套新的規章,由陛下審核。”劉邦點點頭,叮嚀他:“可以試一試,但不要搞得太繁雜了。簡單一點,使大家好學習,好領會。”

叔孫通在魯地仔細篩選了三十多個儒生。其中有兩個人堅決不願應聘,並罵他說:“你侍奉過的主子將近十個了。光知道靠拍馬屁得到器重,按照古代的規矩,製禮作樂,需要積德百年以後才可考慮。如今天下初定,戰死的沒有埋葬,受傷的尚未痊愈,你又想出這個風頭,真是異想天開,褻瀆聖明。我們不願受你愚弄,去白費力氣。”叔孫通反唇相譏:“不識時務的腐儒,因循守舊的老朽,沒有你們的參與,事情照樣辦得成功。”

叔孫通組織三十個魯儒,按尊君抑臣,上寬下嚴的精神,擬定了詳盡的禮儀規則。又在京城外找了一處僻靜的地方,周圍用席嚴嚴實實地隔擋起來,中間用木棍和竹竿做成各種標記,作為排練場。他領著自己的門生和高祖皇帝派來的官員共百餘人,吃住在裏麵,按規則緊張地操演了一個多月,各人基本熟悉了,再請高祖皇帝審閱。劉邦親自實踐了一番,高興地說:“這我完全學得會!”隨即傳旨:所有文武大臣部去郊外跟叔孫通認真學習。曆史上把這件事叫做“綿蕞習儀”。

由丞相蕭何主持修葺的長樂宮竣工後,劉邦指示,於漢七年元旦在新落成的長樂宮舉行首次朝賀大典。

這一天,東方剛剛泛白,禮官就讓早早恭候在殿外的文武官員按職位高低排列成序。大殿上下,五色龍風旗迎風招展,鍾鼓聲起落有致。衛士執後,郎中執前,精神抖擻地站在台階兩側。司儀發一聲“趨”的命令,百官一律踏著整齊的碎步,小跑著進入大殿。列侯武將在西邊,麵朝東;丞相以下文官站在東邊,麵朝西,個個誠惶誠恐,雙手垂立,恭候皇帝駕臨。皇帝坐著輦車,在近侍的簇擁下,從寢宮裏緩緩駛來,在龍床上麵向南巋然而坐。司儀官指揮群臣依次恭恭敬敬地為皇帝祝壽。酒過九巡,司儀宣布“酒宴到此結束!”群臣依序退出。整個儀式自始至終秩序井然。臣僚們目不敢亂視,頭不敢仰觀,甚至大氣也不敢吭一聲。幾個大臣的動作稍微有點不夠規範,立即就被負責監察的禦史帶出殿堂。所以,這一天沒有發生一件犯規越禮的事情。

劉邦的心情特別高興,情不自禁地說道:寡人今天知道做皇帝的尊貴了!

古代帝王對服飾、儀式的重視自有其深意,這種意義不僅僅在於如漢高祖所言“知道做皇帝的尊貴”,更在於在形式上人為地製造威嚴、威望,從而為其建立、使用威權鋪路。

[智慧方圓]帝王們無所不用其極,在“製造”威儀、威嚴上也是如此。今天,我們應該以曆史的辯證眼光看待它。時至今日,盡管古人的做法大多已不合時宜,甚至成為必須唾棄的糟粕,但不能否認的是,其中包含的某些領導藝術的元素還是值得我們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