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管理的控製職能(3)(2 / 3)

(一)客觀準確

即要求控製標準客觀,分析客觀準確,采取的糾偏措施客觀準確,盡量避免主觀臆斷。管理難免有許多主觀因素在內,但是對於下屬工作的評價,不應僅憑主觀來決定。在需要憑主觀來控製的那些地方,主管人員或下級的個性也許會影響他們對工作的準確判斷。但是,如能定期地檢查過去所擬定的標準和計量規範,並使之符合現時的要求,那麼人們客觀地去控製他們的實際執行情況也不會很難。因此,可以概括地說,有效地控製工作要求有客觀的、準確的和適當的標準。

(二)靈活應變

即要求控製工作在麵臨未預見到的情況或計劃本身有問題時,也應該能夠發揮作用。也就是說,要使控製工作在突變情況下仍然有效,應具有靈活應變的能力。控製工作即使在麵臨著計劃發生了變動,出現了未預見到的情況或計劃全盤錯誤的情況下,也應當能發揮它的作用。這就是說,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一個複雜的管理計劃可能失常。控製係統應當報告這種失常情況,它還應當含有足夠靈活的要素,以便在出現任何失常情況下都能保持對運行過程的管理控製。換言之,如果要使控製工作在計劃出現失常或預見不到的變動情況下保持有效性的話,所設計的控製係統就要有靈活性。這就要求在製定計劃時,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而擬訂各種抉擇方案。一般說來,靈活的計劃有利於靈活的控製。但要注意的是,這一要求僅僅是應用於計劃失常的情況,而不適用於在正確計劃指導下人們工作不當的情況。

(三)經濟合算

即要求控製所支出的費用應是合算的。也就是說,控製必須講究經濟效益,控製所支出的費用必須是合算的。這個要求是簡單的,但做起來卻常常很複雜。因為一個主管人員很難了解哪個控製係統是值得的,它所花費的費用是多少。所謂經濟效益是相對而言的,它隨著經營業務的重要性及其規模而不同,也隨著缺乏控製時的耗費情況與一個控製係統能夠做出的貢獻時的情況而不同。例如,為調查某種原因不明的流行病而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擬定調查表格,這被認為是值得的。但誰也不會說花費同樣的費用去擬定一個旨在了解本單位醫護人員技術狀況的表格也是合算的。

由於控製係統效果的一個限定因素是相對的經濟效果,因而自然就在很大程度決定了主管人員隻能在他認為是重要的方麵選擇一些關鍵問題來進行控製。因此可以斷言,如果控製技術和方法能夠以最小的費用或其它代價來探查和闡明偏離計劃的實際原因或潛在原因,那麼它就是有效的。

(四)全局統籌

即要求控製不僅僅要考慮各部門的局部利益,更應該有全局的觀念。在組織結構中,各部門及其成員都在為實現其個別的或局部的目標而活動著。許多主管人員在進行控製工作時就往往從本部門的利益出發,隻求能正確實現自己局部的目標,而忽視了組織的總目標是要靠各部門及成員協調一致的活動才能實現的。因此對於一個合格的主管人員來說,進行控製工作時,不能沒有全局觀點,要從整體利益出發來實施控製,將各個局部的目標協調一致。

(五)有針對性

即要求控製係統要符合有關管理人員的特性。控製係統和信息是為了協助每個主管人員行使其控製職能的。如果所建立(或設計)的控製係統,不為主管人員所理解、信任和使用,那麼它就沒有多大用處。因此,建立控製係統必須符合每個主管人員的情況及其個性,使他們能夠理解它,進而能信任它並自覺地運用它。例如,不同的人提供的信息形式是不同的,統計師和會計師喜歡用複雜的表格形式;工程技術人員喜歡用數據或圖表形式,甚至還有少數人,如數學家,則喜歡用數字模型;而對主管人員來說,由於知識水平有限,不可能樣樣精通。因此,提供信息時就要注意他們的個性特點,要提供那些能夠為他們所能理解、所能接受的信息形式。同時,控製技術也是如此。

(六)麵向未來

即要求控製係統盡可能地使用預先控製,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這也是真正有效的管理控製係統必備的功能。一個真正有效的控製係統應該能預測未來,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偏差采取措施,調整計劃,而不是等出現了問題再去解決。

(七)有具體行動

即要求控製係統必須將糾偏措施落在實處,這也是完整有效的控製係統的必備功能。控製沒有具體的行動,將形同虛設。一個正確有效的控製係統,除了應能揭示出哪些環節出了差錯,誰應當對此負責外,還應確保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否則這個係統就等於名存實亡。應當記住,隻有通過適當的計劃工作、組織工作、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工作等來糾正那些已顯示出的或已發生的偏離計劃的情況,才能證明該控製係統是正確的。

第五節控製方法

控製是管理機製的一種功能。要實現科學而有效的控製,就必須構建科學而有效的控製機製。

——編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