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管理的決策職能(5)(3 / 3)

(提示:向科用加大銷售成本來推銷產品在短期內是有效果的,但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確定陷入了經濟與道德、自身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困惑中。如何抉擇,同學們可談自己的認識。

能否存在兩全其美的措施,應該說是會存在的。如同今天國有企業體製改革中,也會出現減少企業員工的情況,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是如何解決困難,日本企業的做法是可以參考的。因此,解決困難途徑的思路是:a設法安排好富餘員工,不推向社會;b加大產品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的市場價值;c重視可持續發展,節約並用好資源。)

案例分析

開發新產品與改進現有產品之爭

袁之隆先生是南機公司的總裁。這是一家生產和銷售農業機械的企業。1992年產品銷售額為3000萬元,1993年達到3400萬元,1994年預計銷售可達3700萬元。每當坐在辦公桌前翻看那些數字、報表時,袁先生都會感到躊躇滿誌。

這天下午又是業務會議時間,袁先生召集了公司在各地的經銷負責人,分析目前和今後的銷售形勢。在會議上,有些經銷負責人指出,農業機械產品雖有市場潛力,但消費者的需求趨向已有所改變,公司應針對新的需求,增加新的產品種類,來適應這些消費者的新需求。

身為機械工程師的袁先生,對新產品研製、開發工作非常內行。因此,他聽完了各經銷負責人的意見之後,心裏便很快算了一下,新產品的開發首先要增加研究與開發投資,然後需要花錢改造公司現有的自動化生產線,這兩項工作約耗時3個~6個月。增加生產品種同時意味著必須儲備更多的備用零件,並根據需要對工人進行新技術的培訓,投資又進一步增加。

袁先生認為,從事經銷工作的人總是喜歡以自己業務方便來考慮,不斷提出各種新產品的要求,卻全然不顧品種更新必須投入的成本情況。而事實上公司目前的這幾種產品,經營效果還很不錯。結果,他決定仍不考慮新品種的建議,目前的策略仍是改進現有的品種,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和銷售價格。他相信,改進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開出具吸引力的價格,將是提高公司產品競爭力最有效的法寶。因為,客戶們實際考慮的還是產品的價值。盡管他已做出了決策,但他還是願意聽一聽顧問專家的意見。

討論題

1.你認為該企業的外部環境中有哪些機會與威脅?

2.如果你是顧問專家,你會對袁先生的決策如何評價?

王廠長的決策

王廠長是佳迪飲料廠的廠長,回顧8年的創業曆程真可謂是艱苦創業、勇於探索的過程。全廠上下齊心合力,同心同德,共獻計策為飲料廠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令全廠上下佩服的還數四年前王廠長決定購買二手設備(國外淘汰生產設備)的舉措。飲料廠也因此擠入國內同行業強手之林,令同類企業刮目相看。今天王廠長又通知各部門主管及負責人晚上8點在廠部會議室開會。部門領導們都清楚地記得四年前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召開會議王廠長作出了購買進口二手設備這一關鍵性的決定。在他們看來,又有一項新舉措即將出台。

晚上8點會議準時召開,王廠長莊重地講道:“我有一個新的想法,我將大家召集到這裏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或看法。我們廠比起四年前已經發展了很多,可是,比起國外同類行業的生產技術、生產設備來,還差得很遠。我想,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我們應該力爭世界一流水平。當然,我們的技術、我們的人員等諸多條件還差得很遠,但是我想,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從硬件條件入手——即引進世界一流的先進設備,這樣一來,就會帶動我們的人員、帶動我們的技術等等一起前進。我想這也並非不可能,四年前我們不就是這樣做的嗎?現在廠的規模擴大了,廠內外事務也相應地增多了,大家都是各部門的領導及主要負責人,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然後再做決定。”

會場一片肅靜,大家都清楚記得,四年前王廠長宣布他引進二手設備的決定時,有近70%成員反對,即使後來王長廠談了他近三個月對市場、政策、全廠技術人員、工廠資金等等廠內外環境的一係列調查研究結果後,仍有半數以上人持反對意見,10%的人持保留態度。因為當時很多廠家引進設備後,由於不配套和技術難以達到等因素,均使高價引進設備成了一堆閑置的廢鐵。但是王廠長在這種情況下仍采取了引進二手設備的做法。事實表明這一舉措使佳迪飲料廠擺脫了企業由於當時設備落後、資金短缺所陷入的困境。二手設備那時價格已經很低,但在我國尚未被淘汰。因此,佳迪廠也由此走上了發展的道路。

王廠長見大家心有餘悸的樣子,便說道:“大家不必顧慮,今天這一項決定完全由大家決定,我想這也是民主決策的體現,如果大部分人同意,我們就宣布實施這一決定;如果大部分人反對的話,我們就取消這一決定。現在大家舉手表決吧。”於是會場上有近70%的人投了讚成票。

討論題

1.王廠長的兩次決策過程合理嗎?為什麼?

2.如果你是王廠長,在兩次決策過程中應做哪些工作?

3.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