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決策方法,又稱“軟”方法,是一種直接利用決策者本人或有關專家的智慧來進行決策的方法。在具體的決策實踐中,充分利用專家的智慧和判斷力,一般來說,需要解決好以下三個方麵的問題一是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二是做好專家意見的數字處理;三是做好相關的組織工作。下麵具體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一)專家會議法
專家會議法,是根據市場競爭決策的目的和要求,邀請有關方麵的專家,通過會議形式,提出有關問題,展開討論分析,做出判斷,最後綜合專家們的意見,做出決定。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通過座談討論,能互相啟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能較全麵地集中各方麵的意見得出決策結論。但也有缺點,由於參加人數有限,代表往往很不充分,容易受到技術權威或政治權威的影響,與會者不能真正暢所欲言,往往形成“一邊倒”,即使權威者的意見不正確,也能左右其他人的意見。
因此,采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注意:一是參加的人數不宜太多二是要開展討論式的會議,讓大家盡抒己見;三是決策者要虛心聽取專家意見。
(二)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是由美國蘭德公司於20世紀50年代初發明的最早用於預測,後來推廣應用到決策中來。德爾菲是古希臘傳說中的神諭之地,城中有座阿波羅神殿可以預測未來,因而借用其名。
德爾菲法是專家會議法的一種發展,是一種向專家進行調查研究的專家集體判斷。它是以匿名方式通過幾輪函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組織決策小組對每一輪的意見都進行彙總整理,作為參考資料再發給每一個專家,供他們分析判斷,提出新的意見。如此反複,專家的意見漸趨一致,最後做出最終結論。這種決策方法的大體過程是:
第一步:擬定決策提綱。就是首先確定決策目標,如設計出專家們應回答問題的調查表,對答案的要求是:標明概率大小,對問題做出肯定回答“是”或“不是”;對判斷的依據和判斷的影響程度做出說明;對決策問題熟悉程度做出估計。
第二步:專家的選擇。這是德爾菲決策法的關鍵。所選擇的專家一般是指有名望的或從事該工作數十年的有關方麵的專家。選擇專家的人數,一般以10~50人為宜。但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可選擇100人以上。
第三步:提出預測和決策。發函或請個別人談,要求每位專家提出自己決策的意見和依據,並說明是否需要補充資料。
第四步:修改決策。決策的組織者將第一次決策的結果及資料進行綜合整理、歸納,使其條理化,再反饋給有關專家,據此提出修改意見和提出新的要求。這一決策的修改,一般可進行3~5輪,一般以3輪為宜。
第五步:確定決策結果。經過專家們幾次反複修改的結果,根據全部資料,確定出專家趨於一致的決策意見。
由此可見,德爾菲法具備以下三個特點:①匿名性;②有價值性;③決策結果的統計性。
當然德爾菲決策法也存在如下缺點:①受專家組的主觀製約;②專家級評價主要依靠直觀判斷,缺乏嚴格的論證。
(三)風暴式思考
風暴式思考又稱頭腦風暴法,是由被稱之為“風暴式思考之父”的A.F.奧斯本(A.F.Osborn)提出的方式,是通過專家們的相互交流,在頭腦中進行智力碰撞,產生新的智力火花,使專家的討論不斷集中和精化。在進行風暴式思考的過程中,所追求的是各種思想。
頭腦風暴法的創始人英國心理學家奧斯本為該決策方法的實施提出了四項原則:(1)對別人的建議不作任何評價,將相互討論限製在最低限度內;(2)建議越多越好,在這個階段,參與者不要考慮自己建議的質量,想到什麼就應該說出來;(3)鼓勵每個人獨立思考,廣開思路,想法越新穎、奇異越好;(4)可以補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議以使它更具說服力。
風暴式思考主要吸收專家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其原則如下:(1)嚴格限製問題範圍,明確具體要求以便使注意力集中;(2)不能對別人的意見提出懷疑和批評,要研究任何一種設想,而不管這種設想是否適當和可行;(3)發言要精煉,不要詳細論述,冗長的發言將有礙產生富有成效的創造性氣氛;(4)不允許參加者用先準備好的發言稿,提倡即席發言;(5)鼓勵參加者對已經提出的設想進行改進和綜合,為準備修改自己設想的人提供優先發言機會;(6)支持和鼓勵參加考解除思想顧慮,創造一種自由的氣氛,激發參加者的積極性。
風暴式思考的目的在於創造一種自由奔放思考的環境,誘發創造性思維的共振和連鎖反應,產生更多的創造性思維。一般參與者以10~15人為宜,時間一般為20~60分鍾,參加的人員中不宜有領導者,也不一定參加者都對所討論的問題專業一致。
二、定量決策技術
定量決策技術,又稱“硬”方法,就是運用數學的決策方法。其核心是把同決策有關的變量與變量、變量與目標之間的關係,用數學關係表示,即建立數學模型,然後,通過計算求出答案,供決策者參考使用。
(一)定量決策技術的類型
1.確定型決策
確定型決策所處理的未來事件有一個最顯著的特性,就是對未來情況有一個十分明確地把握,即事物各種自然狀態是完全穩定而明確的,對此,應采取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