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管理的領導職能(2)(2 / 3)

3.拿破侖·希爾(1883—1970),美國著名的成功學、人際學和創造學專家。他在研究並總結的走向成功的17條定律中,認為領袖人物應具備以下特征:(1)毫不動搖的勇氣;(2)良好的自製性;(3)強烈的正義感;(4)堅定的決心;(5)具體的計劃;(6)付出超出所得的習慣;(7)迷人的個性;(8)掌握詳情;(9)同情和理解;(10)有責任感;(11)富有協作精神;(12)果決是領導者的特色;(13)要善於與員工溝通;(14)正麵讚揚和激勵員工;(15)敢於冒險;(16)領導者要有創意。同時,他認為領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培養方法有:一是跟你想影響的人交換意見;二是考慮要周到;三是盡量追求進步;四是找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或從事有益的活動。

4.巴斯的領導品質特性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領導要具備的品質有:(1)強烈的責任感;(2)精力充沛;(3)追求目標;(4)具有冒險性、創造性;(5)富有自信力和辨別力;(6)願意承擔責任;(7)願意忍受挫折;(8)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

5.著名心理學家吉賽利(E·Echiselli)通過對300名經理人員的調查,在《管理才能探索》一書中,提出了領導者應有的八種個性特征和五種激勵特征。

八種個性特征是:(1)才智:語言與文字方麵的才能;(2)首創精神:開拓創新的願望和能力;(3)督察能力:指導和監督別人的能力;(4)自信心:自我評價高、自我感覺好;(5)適應性:善於同下屬溝通信息,交流感情;(6)判斷能力:決策判斷能力較強,處事果斷;(7)性別:男性與女性有一定的區別;(8)成熟程度:經驗、工作閱曆較為豐富。

五種激勵特征是:(1)對工作穩定性的需要;(2)對物質金錢的需要;(3)對地位權力的需要;(4)對自我實現的需要;(5)對事業成就的需要。

吉賽利對這些特征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具體分析了每個特征對領導者的領導行為的影響,並且指出了這些特征的相對重要程度。

吉賽利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有效的領導者,首先是才智和自我實現,以及對事業成功的追求等,這些特征對一個人能否取得事業的成功關係較大,而對物質金錢的追求、工作經驗等則關係不大。其次,一個有效的領導者的監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是駕馭事業航程順利前進所必不可少的。最後,男性與女性的區別與事業成功與否關係不大。

以上所列舉的有關領導特性的理論,充分說明領導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而且這些特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後天學習培養和實踐中獲得的。同時也說明領導在領導過程中發揮所擁有的某些特性是不完全均衡的,這才形成了領導者各自的個性和領導風格。但是,領導特性理論隻注重領導者自身特性因素的研究,而忽視了領導者所處的性格特點和所處的情境以及追隨者、甚至是被領導者的狀況對領導者個性和風格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二、領導方式理論

領導方式理論主要研究領導者行為與績效之間的關係,以便尋求最有效的領導行為模式。該理論認為,作為一個領導者是否成功,最重要的不是領導者個人的性格特性,而是領導者采用什麼領導方式,形成怎樣的領導作風,領導者具體怎麼做。從已有的研究結果來看,領導行為方式要麼關注工作效率,即以工作或生產為重,要麼關注人際關係,即以人為重,要麼二者兼顧,這樣就在領導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領導行為或風格。

(一)團體的領導方式理論

最早對領導作風進行研究的是心理學家卡特·勒溫,他在團體動力學理論中,通過實驗研究不同的工作方式對下屬群體行為的影響,把領導者的領導方式分為三種極端的領導工作作風:即專製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

1.專製型領導方式

所謂專製型領導方式,是指領導者個人決定一切,布置下屬執行,即靠權力和命令讓人服從。這種類型的領導者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獨斷專行,從不考慮別人意見,所有的決策都由領導者自己決定;(2)從不把任何消息告訴下級,下級沒有任何參與決策的機會,而隻能察言觀色,奉命行事;(3)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紀律約束、訓斥和懲罰進行管理,而很少有獎勵;(4)領導者事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級隻能服從;(5)領導者很少參加群體的社會活動,與下級保持相當的心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