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管理的領導職能(1)(2 / 3)

從上述幾種認識可以看出,領導的實質是:領導是一種影響力,是影響個體、群體或組織來實現所期望目標的各種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由領導者、被領導者和其所處的環境這三個因素所組成的函數,即:領導=f(c·F·s)

那麼,什麼是領導?綜合以上認識和理解,所謂領導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被領導者能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前進,自覺自願而又充滿信心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獻給組織,促進組織目標更有效的實現。這個定義包含以下四層含義:

1領導一定要與群體或組織中的其他人發生聯係,這些人包括下屬和組織中的其他成員;

2權力在領導和其他成員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3領導著能夠對組織中的成員產生各種影響;

4領導的目的是影響被領導者為實現組織目標做出努力,而不是更多地體現個人的權威。

(二)領導者

管理學意義上的領導者,是指能夠影響他人並擁有管理的製度權力的人。從領導者方麵來說,管理者的領導力量從何而來、管理者和領導者的關係、領導者的基本類型以及領導者采用什麼樣的領導方式,關係到能否使員工的個體目標與組織目標一致的問題。領導活動對組織績效具有決定性影響。領導者在帶領和指導員工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發揮著指導、協調、激勵和溝通的作用。

1.指導作用。在組織的集體活動中,有人將領導比作樂隊的指揮。組織活動需要有頭腦清醒、胸懷全局、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領導者幫助組織成員:認清所處的環境;指明活動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途徑。因此,領導者就具有引導、指揮、指導和先導的作用。

2.協調作用。組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都會發生各種衝突和矛盾,在行動上會出現偏離目標的情況,也由於組織成員的素質和個性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幹擾,思想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需要領導者來協調各方之間的關係,並團結組織成員,朝著共同目標前進。

3.激勵作用。組織是由具有不同需求、欲望和態度的個人組成的,因而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不可能完全一致。同時,由於各種原因即工作的和非工作的環境因素影響著組織成員的工作熱情,這就需要領導為他們排憂解難,激發他們的忠誠感、獻身精神和積極進取的動力,促成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有機統一,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

4.溝通作用。領導者是組織的各級首腦和聯絡者,在信息傳遞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信息的傳播者、監聽者、發言人和談判者,在管理的各層次中起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作用,以保證管理決策和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亞伯拉罕·紮萊茲尼克,哈佛商學院鬆下幸之助領導藝術名譽教授,他在領導行為特征和管理者、領導者的傑出品質的研究方麵聞名於世。紮萊茲尼克在《管理者與領導者:二者有什麼不同》一文中曾指出,管理者與領導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管理者注重理性和控製,他們是問題解決者。成為管理者既不需要天才,也不需要英雄主義,隻要你堅持不懈、工作勤奮、聰明睿智,有分析能力、忍耐力和良好的願望即可。具體來說,二者有以下不同:一是對待目標的態度,管理者很少投入感情,他們設立目標是為了完成管理任務,而領導者卻是主動設立目標,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實現目標。二是工作的概念,管理者把工作當作一種促成過程。而領導者則創造性地給人們描繪振奮人心的遠景,然後才製定解決方案。麵對機遇時,領導者的個性決定他們會主動冒險,而管理者則較為保守。三是與他人的關係,管理者一方麵尋求合作,另一方麵又不願過多投入感情。而領導者卻能喚起人們強烈的情感;四是自我意識,管理者生而處優,一直過著相對安寧的生活,對所處的環境具有歸屬感。而領導者生而處艱,一直在為獲取某種秩序感而奮鬥,希望變革而且尋求變革,深感與所處的環境格格不入;五是領導者的培育,領導者是鬥爭的天才,與管理者一樣,在培養上要有特殊人物對他們的影響,否則很難培養出偉大的領導者。

因此,從領導和管理的關係來看,盡管從行為方式上它們都是一種在組織內部通過影響他人的活動來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從權力的構成上都是組織層級崗位設置的結果,但領導與管理畢竟有所不同。所謂領導者是指擔負領導職責,負責實施領導過程的個人。管理者是指管理崗位上的工作者,包括領導者和輔助參謀人員。可見,管理者的範圍大於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