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管理與管理學(1)(3 / 3)

現代化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為了保證生產能夠持續穩定地進行,就必須對生產過程進行科學合理地計劃、組織、領導、決策和控製,從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組織目標。因此,管理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沒有管理,生產就無法順利進行,發展或更大地發展也就不可能。這就是與生產力相聯係的管理的自然屬性。

然而,生產又總是在一定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下進行的,不同的社會製度、不同的社會曆史階段、不同的社會文化都將使管理出現一定的差別,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個性,這就是與社會生產關係相聯係的管理的社會屬性。

三、管理的特點

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的概念,我們對管理的特點做進一步的分析,一般說,管理有以下特點。

(一)管理的目的性

管理是人類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活動,任何組織也是依人的目的性活動而創設的,是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存在和發展的。因此,管理具有明顯的目的性。

(二)管理的組織性

組織是人類集體活動的重要組成形式,而組織要實現組織目標,必須要對其活動實施管理。而管理必須依靠信息。因此,組織是管理的載體,信息是組織活動的媒介和依據。一切組織活動和組織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組織職能的發揮。

(三)管理的過程性

管理從管理者形成管理構想到組織實施,並進行評價,是一個有序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循環進行的,每一次管理活動結束後,都會比以前的管理更進一步。

(四)管理的人本性

管理要以人為本,這是任何管理最高的目標或叫歸宿。任何活動中,人都是決定性因素。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過程、管理效果、人與物的關係、人與科技的關係無不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從這種意義上說,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各種人際關係。隻要把人的要素作為根本,才能協調好其他要素,實現高水平的有效管理。

(五)管理的創新性

管理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麵對不斷變化的管理環境和條件,管理要不斷進行創新,這種創新性的管理,可以轉化為一種新的生產力,推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六)管理的藝術性

管理的藝術性就是在一定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靈活應用知識和技能的技巧。管理之所以是藝術,即具有藝術性,是因為:(1)管理受各種複雜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甚至是突發性、偶然性因素的影響。(2)管理者僅僅學到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還不行,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用管理理論。(3)要處理好管理的藝術性與科學性的關係。(4)管理是一項複雜的應用科學,對管理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管理成效與組織成效

管理活動能夠有效地實現組織的目標,那麼是不是任何組織目標的實現都得依靠管理,非管理就不能實現呢?其實正確理解是,管理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為什麼呢?我們先看兩個概念及其關係就可以得到理解。

(一)管理成效

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動的效果。而管理活動是產生管理成效的重要途徑,管理活動是圍繞實現組織目標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總稱。一項管理活動有無效率,或者效率高低,就產生了管理成本與管理效率的問題,即管理效率=管理效果/管理成本×100%。

(二)組織成效

組織成效是指組織目標實現的程度。組織活動都是依組織計劃而進行的,計劃也就是對未來的預測或說明,它由一係列指標表現出來。一個組織目標實現的好還是差,管理活動很重要。組織成效=組織實際實現的目標/組織的計劃目標×100%。

(三)管理成效與組織成效之間的關係

管理成效與組織成效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線性相關關係,即高的管理成效並不一定導致高的組織成效;相反,低的管理成效並不一定導致低的組織成效。二者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四)影響管理成效與組織成效的因素

1.管理成效與組織成效之間之所以不存在線性相關關係,是因為組織成效的高低,受包括管理成效在內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2.提高組織成效就必須提高管理成效,而提高管理成效有助於提高組織成效。因為,影響組織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動的結果,組織可以通過自己有效的管理活動使其轉化為有利於組織目標實現的因素。因此,正確理解管理成效和組織成效之間的關係,有利於我們克服管理實踐中的“管理萬能論”和“管理無用論”的不足。在管理活動中,隻有自覺樹立起管理成效與組織成效之間的良性互動意識,才能實施更加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