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周三多主編的《管理學》對管理的定義:“管理是指組織中的如下活動或過程:通過信息獲取、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製和創新等職能的發揮來分配、協調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可以調用的資源,以實現單獨的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並進一步解釋:管理的載體是組織,管理不能脫離組織而存在,同樣,組織中必定存在管理;管理的本質是活動或過程,不是其它;管理的對象是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可以調用的資源;管理的職能是信息獲取、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製和創新;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而該目標僅憑單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
綜上所列舉的部分定義,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對管理的認識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管理本身是一項複雜的活動,而管理活動必然要產生一定的管理關係,而一定的管理關係的構成離不開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和管理內容等基本要素。管理主體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管理客體是指一定組織中的被管理者,管理內容是指一定組織中的被管理者在內的活動及其活動的內容。但是,管理活動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活動又具有其特殊過程,即通過管理活動是要達到一定目的的。同時,人類的任何有目的的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來進行的,即活動會受到一定環境的製約和影響並達到目的。因此,我們認為,管理的定義應該是:
所謂管理就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在一定的組織環境下,通過有效地管理原理、管理職能、手段和方法對組織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過程。
這個定義的特點:
①強調管理活動是一定的組織的活動。
②強調管理活動必須要有管理的主體、客體和活動內容來構成。
③強調管理活動是一個應用管理原理、職能、手段和方法的過程。
④強調管理活動是對組織各種資源進行配置的活動。
⑤強調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的多樣性、有效性。
⑥強調了管理活動的環境性。
⑦強調了管理活動的目的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和二重性
(一)管理的必要性
任何一個組織要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都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因此,管理對任何組織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這種必要性表現在:
1.管理起源於人們的共同勞動,任何的集體活動都需要管理。在這種管理共同的集體的活動中,管理起著統一行動、明確目的的作用。
2.管理是對各種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而資源卻是有限的、稀缺的。因此,管理可以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資源的使用效果,實現可持續發展。
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日趨擴大,生產組織的分工與協作更加細密,社會組織越來越複雜,管理尤其是現代化管理顯得更為重要。
海爾的斜坡球體定律
張瑞敏從“吾日三省吾身”的中國傳統自律方法中,悟出企業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就如同斜坡上的一個球體,它受到來自市場競爭和內部員工的惰性而形成的壓力,如果沒有止動力,就會下滑,為使海爾在斜坡上的位置保持不下滑,就需要強化內部基礎管理這一止動力。“斜坡球體定律”在海爾被奉為神明,大家稱其為“海爾發展定律”。
海爾的經濟學家給“斜坡球體定律”列的公式是:A=(F動/F阻)/M,即企業發展的加速度,與企業發展動力之和與阻力之和的差值成正比,與企業的規模成反比。其中:A代表企業發展的加速度,F動代表企業發展的動力之和(F動1+F動2+F動3)。海爾常談到的企業發展動力有三個:一是基礎管理的止退力;二是優質產品、優質服務、科技發展的提升力;三是創國際名牌、市場占有率擴大的推動力。F阻代表影響企業發展的阻力之和(F阻1+F阻2)。海爾常談到的阻力有兩個:一是來自企業內部自身惰性的下滑力,二是來自企業外部競爭對手的壓力。M代表企業的質量,即規模。海爾認為,日事日畢解決基礎管理問題,使F動1>F阻1;日清日高解決速度問題,使F動2+F動3>F阻2。
海爾的oEc管理模式就是解決企業從斜坡往下滑的問題。根據“斜坡球體定律”,oEc在管理上有深刻的管理哲學和實際的價值:一是管理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管理,沒有止檔,企業就會下滑,就不可能成功。二是抓管理要持之以恒。管理是經常性的工作,既艱苦又細致,還容易反複,隻有不斷止檔,不斷鞏固,反複抓,抓反複,企業才能不下滑,上檔次。三是管理是動態的,永無止境。企業向前發展,止檔也要跟著提高。管理無定式,要根據企業目標的調整和內外部條件的變化不斷地進行優化,而不能形成教條。海爾的口號是“練為戰,不為看”,一切服從效果。
(二)管理的二重性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而不是表現為獨立生產者的孤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不過它具有二重性。”在這裏,馬克思認為,凡是社會化大生產都必然存在著管理(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但管理具有二重性,這是由於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即既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又是生產關係的再生產。因此,對生產過程的管理也就存在著二重性:一方麵是與生產力相聯係的管理的自然屬性,一方麵是與生產關係相聯係的管理的社會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