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條小溪河,分別流向沱江和涪江。有小二型水庫2座。森林覆蓋率35.9%。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油菜籽、花生。2005年,糧食總產1.34萬噸,油料1215.5噸。養殖業以生豬為主,小家禽畜為輔。
20年間建房1447座,17.21萬平方米,由於舉家外出閑置房860座,10.08萬平方米。
17公裏鄉道公路連接省道206線,村級公路43公裏。
有中學1所,小學13所,在校生2001人。衛生院1所,病床4張,村衛生站18個。
龍橋鄉
位於縣境西南,與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鄉、資中縣太平鎮接壤。轄千金、高棕、長田、金山、大衝、鵝梨、茶溝、破河9個村。工農業總產值9712萬元,財政收人134.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043元。
淺層地下水資源豐富。有小二型水庫1座。主產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等糧食作物,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養殖業以生豬為主,小家禽為輔。有66.67公頃優質夏季水果基地,年產量200萬斤的紅薯粉條加工基地。2005年糧食總產值7379噸、油料521噸。
20年間農民建房2198座,23.9萬平方米。由於舉家外出閑置房262座,3.24萬平方米。
90年代後,70%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
有機耕路83.28公裏,通100%的村、88%的社通機耕路。
有初中1所,小學9所,在校生1043人。衛生院1所,病床4張,村級衛生站9個。
(第十章)馴龍
(第一節)管委
位於縣境西部,管委駐馴龍場鎮。轄馴龍、華嚴鎮和自治、大墊、朝陽鄉,幅員麵積166.89平方公裏,人口97161人,其中非農人口5476人,耕地麵積6492.93公頃。1950年設第十三區,轄馴龍、華嚴、朝陽鄉,1955年更名為馴龍區。
本轄區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水稻、玉米、紅苕、小麥等常規農作物,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商品蔬菜為主。2005年在華嚴鎮成立水產產銷協會,是全縣唯一的水產養殖協會。1985年成立安嶽縣馴龍科學養豬協會,培訓省內外學員24餘萬人。
(第二節)鎮鄉
馴龍鎮
位於縣境西,北與雁江區魯家鄉樂至縣通旅鎮、光明鄉接壤。縣級小城鎮試點鎮。原名魚棧灘,清名馴龍場,屬永康鄉,民國21年(1932年)改場為鄉。1986年改鄉為鎮,1992年自治、建設鄉並人,2001年自治鄉分出。
轄石窩、三清、棚安、栽田、觀禮、教安、陽虹、雙茂、井溝、光榮、魚棧、龍壩、樂慈、沿灘、四坪、英林、毛河17個村工農業總產值2.7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960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26362萬元、2719元。
溪河以濛溪河為主,有小濛溪河、大龍橋支河、七裏橋支河3條支流。森林覆蓋率18.6%。主產水稻、玉米、紅苕、小麥,糧食總產量1986年1.4萬噸,2005年19257噸,增長38%。油菜、花生種植麵積由1986年的769.93公頃,增加到955.33公頃。2005年西瓜種植133.33公頃,總產量2000噸。養殖業以生豬為主。
企業以農用機具製造為主。
20年間農民建樓房1194座,2.088萬平方米。閑置房566座,6.17萬平方米。
鄉村公路78公裏,其中瀝青路12.56公裏。1998年街道打成水泥路麵中學1所,小學1所,九義校1所,村小12所,在校生2987人,20年間兩所中學整體搬遷。有衛生院1所,病床25張,村衛生站17個。
華嚴鎮
位於縣境西,西與資陽孟塘鎮,北與資陽回龍鎮接壤。民國時名華嚴鄉,因華嚴寺得名。轄龍園、雙電、福田、幸福、樂園、平壩、百福、青龍、三泉、花豔、泉水、群力、頌堰、白鶴、石花、船蓬、夫子17個村。工農業生產總值1.0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179元,分別比1993年增加480萬元、1600元。
溪河以蒙溪河為主幹,上遊有兩河口發電站。有小型水庫1座。機井180口、紅層找水井457口。森林覆蓋率28.6%。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薯。糧食總產1986年1.5萬噸,2005年1.7萬噸。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蔬菜、製種稻,2005年種植麵積比1986年擴大20%。養殖業以豬為主,韓明養殖場年出欄生豬268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