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九義校2所,村小9所,在校生2071人。衛生院1所,病床15張,村衛生站13個。
九龍鄉
位於縣境南,1992年並人大平鄉,1995年再設鄉。轄九龍、太安、順豐、極觀、應龍、七星、石城、龍雲、小觀9個村。工農業總產值7865萬元、財政收人156.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895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7015萬元、106.32萬元、2799元。
有中型水庫一座。森林覆蓋率32.6%。主產水稻、油菜等。糧食總產1986年5035噸,2005年8401噸。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種植麵積比1986年擴大2/5。2004年確定為資陽市優質幹果核桃基地鄉。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業正逐步形成。
20年間1615戶農民建房21萬平方米。閑置房665座,8.75萬平方米。
有鄉道瀝青公路8.1公裏,村級公路92公裏。2004年街道打成水泥路。
有中學1所、小學5所,在校生832人。衛生院一所,病床3張,村衛生站9個。
建華鄉
位於縣境西南,1992年並人鎮子鎮,2001年再設鄉。轄鳳凰、涼水、長嶺、同福、靈勝、團山、寶慶、槐花8個村。工農業總產值8259萬元,財政收人136.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906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7798萬元、120.99萬元、2649元。
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庫各一所。森林覆蓋率33%。主產水稻、玉米、蔬菜、油菜。糧食總產量1986年6050噸,2005年7470噸。縣中藥材生產基地種植子、半夏、麥冬100公頃。養殖業以生豬為主。
20年間1682戶農民建房21.19萬平方米。閑置房450座,5.67萬平方米。
有通鄉瀝青路5.8公裏,村道總裏程65公裏。村通100%,社通80%。
有九義校1所,村小4所,在校生1058人。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8個。
(第九章)周禮
(第一節)管委
位於縣境西南,管委駐地周禮場鎮。南與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鄉毗鄰,西與資中縣龍江鎮接壤。轄周禮鎮、龍橋、千佛、拱橋、寶華、南薰鄉。幅員麵積220.88平方公裏,耕地麵積7252.27公頃。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以淺丘為主。主要水係為沱江支流小蒙溪河,但南薰鄉水係屬於涪江支流。有小型水庫21座,三平塘632口,石河堤64處,電灌站25處。省道206線由北至南縱貫周禮鎮、龍橋鄉通往內江市。
明清時代和民國初期,周禮管委各鄉鎮(除南薰過去屬同化鄉並於1929年獨立建鄉外)統屬安嶽縣永康鄉。1932年,安嶽縣設置周禮鄉(含今龍橋鄉)、千佛鄉(含今拱橋鄉)、寶華鄉(含原永峰鄉)。1950年,安嶽縣設置第十二區,轄周禮、寶華、千佛三個鄉。1955年,撤銷第十二區,建立周禮區,轄周禮、龍橋、千佛、拱橋、寶華、文峰、建國7個鄉。1956年,建國鄉並人周禮鄉,原第十區南薰鄉劃歸周禮區。
2005年有民營企業480家,工業總產值4.24億元。主產水稻、紅苕、玉米、油菜、花生等,糧食總產量74006噸,油料4103噸,財政收人12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788元。
(第二節)鎮鄉
周禮鎮
位於縣境西南,西南麵與資中縣龍江鎮交界,省、市、縣小城鎮建設試點單位。轄橫壩、海棠、玉頂、大井、柳塘、桂湖、五君、吉德、救星、斑竹、建國、田壩、龍興、東林、響灘、蘆堰17個村。工農業總產值2.13億元,鎮財政收人35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164元。淺層地下淡水資源豐富。小蒙溪河經周禮鎮流向資中縣。有小二型水庫4座。森林覆蓋率31.5%。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薯、油菜籽、花生。養殖業以生豬為主。2005年,糧食總產1.6萬噸,油料709噸。飼養豬、羊和小家畜禽。
95%以上的農戶從事紅薯澱粉加工,年產澱粉3000噸。有10個村150個社4260戶常年從事紅薯粉條加工,年產量2萬噸,產值600萬元。有35戶農民專業從事紅薯澱粉、粉條長途運輸銷售。有瑞發、欣鑫、何健三家粉條專業生產企業,西南首家粉條專業市場,組建了紅薯產業協會。紅薯澱粉、粉條暢銷成都、重慶、武漢、上海、深圳、哈爾、烏魯木齊。有民營企業224家,其中產值6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5家。有出名小吃“傷心涼粉”。